资产损失管理有三难

2024年11月13日 版次:06        作者:张林林

当前,税务部门在资产损失事项管理中面临较多挑战。一是政策研判难。随着新业态、新型交易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政策滞后性愈加明显,融资租赁业务、小额信贷业务产生的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存在研判难度。二是征收管理难。资产损失案例呈现跨区域、跨税种管理的特点。纳税人债权债务关系网遍布全国,申报资产损失企业所在地税务部门难以掌握各方信息,由此出现管理风险。同时,资产损失案例可能涉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多个税种,综合管理难度较大。三是执行统一难。基层税务部门征管能力参差不齐,在资产损失事项管理口径把握、管理标准统一等方面存在困难。

笔者认为,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秉承管服融合理念,探索“规范指引统标准—数据赋能打基础—联动管理防风险—总结经验提效能”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资产损失管理效能。一是规范指引。省级税务部门可结合税源特点,总结资产损失管理经验,编写涵盖会计处理、税收政策、税会差异、应对指引内容的管理规范,统一执行口径,细化操作规程,有针对性地堵塞管理漏洞,提升日常管理水平。二是用好数据。运用数字化思维,搭建跨年度信息管理台账,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对损失数据进行分项目、分年度风险分析,为后续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三是联动管理。建立跨区域、跨税种联动管理机制,本着“系统分析、统一应对”原则,结合关联税种创建资产损失风险指标,搭建复合管理模型,精准查找问题,统一推送风险。四是总结经验。省级税务部门梳理有代表性的资产损失管理案例,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提级管理,研究复杂问题执行口径,最终形成典型案例手册,为一线税务人员提供参考,从而提升资产损失事项管理质效。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