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不仅关系到一国普通百姓的福祉,还关系到全球财富的分配。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征税导致的财富流动和社会影响愈发明显。在《征税权:税收战争与全球财富再分配》一书中,作者张捷对征税之后的非合作博弈、国内以及全球的非合作博弈展开讨论。
基于熊彼得“国家的税收即国家本身”论断,作者提出,征税权是政权获得合法性的重要标志——通过征税,政权具有合法获得财富的权力,从而能够维护政权运行,同时具有对所属成员的经济支配能力。一个经济体是以直接税还是间接税为主,并非税制本身优劣问题,而是各国在税收博弈中基于自身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结构作出的理性选择。
以海权的发展历史为基础,书中剖析了“海权殖民”的财富模式,指出殖民的本质是凭借武力优势在全球贸易中取得定价权,通过建立信用体系掌控商品和货币的流动性。作者认为,美国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其金融定价权的推行,实体产业呈现空心化,间接税税源萎缩,只有面向美国国民和企业征收直接税,才更有利于从遍布全球的资本中汲取税收,更有利于财富和权力向美国凝聚。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发起贸易战,通过追求不对等的关税利益,对汇率施压,来迫使中国的贸易顺差以金融形式回到美国。中国通过抓住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增值关键环节征收间接税,并能够凭借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能的不可替代性优势将间接税向外转嫁,从而把外向型经济成分所创造的价值转化成我国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以征税权来对抗定价权。
目前全球征税权的财富博弈正在升级,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抢占税收规则制定权以确保自身竞争优势,力求在全球财富再分配中获取更大利益。作者认为,欧盟国家以中低端产业转移为前提,占据价值链高端,已经通过定价权优势实施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制约。例如,“碳关税”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构成绿色壁垒,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负担。
用好征税权,积极参与全球财富再分配,有利于一个国家更好地享受全球化的红利,进一步巩固国际竞争优势。作者提出,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在制定税收政策上更需要有时代精神和全球视野。
结合我国税制建设实际,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对现有税收制度优化完善,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目前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存在碎片化特点,其中不少还属于临时性、过渡性安排,应尽快实施全面评估,分期分类予以规范。对一些执行效果显著、符合国家长期战略的优惠政策,应遵循税收法定要求,提升其效力层级,作为长期性制度安排予以实施;对一些不再符合现实条件的优惠政策,则应果断终止、清理。另一方面,应关注国际税收改革动向,积极做好政策研发储备。辨析国际税改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争取有利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空间。加强国际税务合作,推动建立更先进、稳定、有效的国际税收体系,积极倡导提升“全球南方”话语权。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