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最近,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广西南宁剧场演出,昂扬而又深情的主题音乐,芭蕾舞者精湛的表演,把观众带回到了那个红色的年代。
今年是中央芭蕾舞团出品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1964年9月,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成功首演。60年间,《红色娘子军》在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上演,为中国芭蕾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极高声誉。从今年9月开始,该剧开启了全国巡演,其中包括南宁站的演出。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根据梁信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集体改编,共分为7幕,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海南岛的革命故事。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以及战友们的帮助下,经过血与火的战斗考验,从一名苦大仇深的乡下女孩,逐渐成长为一名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国妇女坚强不屈的画卷。
舞台上,灯光变幻,音乐激昂,一身军装打扮的“娘子军们”手拿刀枪,立正、看齐、瞄准、射击等动作一一展现。舞蹈演员们足尖轻点,亮出倒踢紫金冠、掀身探海、乌龙绞柱等绝活,动作既柔美又刚劲,每一个跳跃、每一次转身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特别是主角琼花的第六代扮演者李洁,以精湛的舞技和深情的演绎,将这位年轻女战士的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芭蕾舞剧,我看了不止一次,每次看都热泪盈眶。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看,也会带着孙子一起看,让他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真的得来不易。”演出结束后,邻座带着孙子来看演出的梁奶奶说,娘子军战士是她们那代人心中的英雄,也是青春的记忆。如今,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重演,几代人共同观剧,它成了老一辈与新一代的情感桥梁,同时也将成为更多年轻人青春记忆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芭蕾史上一座傲人的里程碑,这部凝聚着中国人心血的经典之作,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精品。从琼花、洪常青等革命英雄的形象塑造,到舞蹈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这部芭蕾舞剧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它让芭蕾舞这一西方艺术形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绽放出了独特的东方魅力。
“向前进!向前进!”伴随着铿锵的音乐,红军女战士们迈着坚定的步伐昂然向前。一代又一代“娘子军”薪火相传,她们用舞蹈讲述着革命的故事,传递着坚定的信念。而新一代的年轻观众,也在这样的艺术熏陶下,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和艺术的力量。本次《红色娘子军》南宁站演出共有两场,吸引了老中青观众2000余名,南宁剧场观演上座率达85%,其中年轻观众约占1/4以上。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面世60年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历久弥新,它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同时,也绽放出中国芭蕾艺术之花的独特魅力。在几代演员和观众的见证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精神生活中,这不仅是个人对艺术的情感记忆,更成为一代人的集体红色记忆。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