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孙修琦 记者孙斌)近日,“中国—OECD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项目”(2023级)秋季学期在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圆满结课。来自印度尼西亚、喀麦隆等国财税部门的14名公务人员和20名中国学生完成了阶段性学习。
“中国—OECD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项目”由厦门大学与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合作设立,是我国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具体行动。据了解,厦门大学在本次秋季学期的教学中设置了转让定价、美国税法、欧盟税法等课程,并组织学员前往广东、江苏等地开展实践调研,实地了解中国税收征管情况。
参加秋季学期学习后,不少国际学生表示收获很大。来自乌干达税务局的一名学员表示,通过学习了解了中国税务部门以数治税的理念和举措,他认为以数治税是提升发展中国家税收征管能力的有效途径。喀麦隆税务局稽查员玛吉·塔蒂亚娜·埃波西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应充分借鉴中国税务部门的金税系统等数字技术手段。一些国际学生表示,发展中国家应围绕提高税收确定性、推动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问题,依托“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副院长岳颂介绍,学院自2004年由国家税务总局指定承担国际税务培训职能以来,已承办各类国际税务培训200多期,培训中外学员超过1.2万人次。本次秋季学期期间,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加大教学资源投入,订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税收主题数据库,引进国际税收方面的英文原版教材,并组织本校教师用英文讲授税收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税收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