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被誉为“工业大米”,是电子线路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其中,铝电解电容器因体积小、容量大、性能稳定、价格合理等特性,受到市场青睐。
湖南省益阳市素有“中国铝电解电容器之乡”美誉,经过50多年发展,当地铝电解电容器占到全国1/4以上市场份额,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2023年5月,益阳市提出建设“世界电容器之都”的目标。目前,全市拥有电容器生产及上下游配套企业104家,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在益阳电容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道路上,当地税务部门不断优化税费服务质效,帮助企业精准享受税惠政策,支持企业强创新、壮链条、拓赛道。
打造铝电解电容器行业冠军
益阳电容器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电容器行业不少技术人员开始办厂兴业,“电容湘军”由此萌发。土生土长的益阳人艾立华,是其中的代表。
艾立华是原益阳市电容器厂的技术骨干。1985年,他放弃“铁饭碗”,创办了资江电子组件厂。2009年,组件厂更名湖南艾华集团,专注于铝电解电容器的生产与销售,并于2015年上市。目前,艾华集团年产电容器190亿支,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四的电容器头部企业,也是益阳市纳税大户,近3年来年均纳税额逾1亿元。
艾华集团财务总监樊瑞满表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税务部门的专业建议和贴心辅导。今年,国家税务总局益阳市赫山区税务局通过税收大数据注意到该公司正投资建设“薄膜电容器及新材料”项目,便主动安排专家团队上门宣讲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为企业省下近100万元税款。
樊瑞满表示,电容器研发生产项目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税务部门采取及时跟进、定期辅导等方式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涉税风险,足额享受税惠政策。自2023年以来,该公司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5000余万元,办理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700多万元。
益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有权表示,近两年,该局按照益阳市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的要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由第一税务分局1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政策辅导专家团队,按需提供上门辅导与办税答疑,同时运用“税收大数据+人工筛选”的方式,为重点企业逐年编制《税收风险分析报告》,开展风险应对提示辅导,助推电容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群向高端迈进
益阳市电容器产业发展有着独特优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产品低端化、同质化,以及废弃物回收管理等问题,制约着电容器企业的发展。如何“破局”?当地找到了集群化发展这一解决方案。目前,赫山区龙岭产业开发区集聚了电容器相关企业88家,其中铝电解电容器规模以上企业66家,是全国最大的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制造基地。
2022年,龙岭产业开发区编制《电容器产业发展专题规划》,建立集群“一图四库”清单,绘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蓝图。同年,益阳市政府出台《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赫山区政府也出台支持主特产业发展的10条举措,集中力量支持电容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针对行业可能存在的污染及废弃物回收管理问题,益阳市从环境测评、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发力,引导有资质的社会资本参与综合回收利用废弃物,使其在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惠政策的基础上,以“互联网+”的回收模式实现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
2023年3月,总投资30亿元的益阳电子信息科技园项目落地龙岭产业开发区。该项目建成后,可引入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企业超100家,下游智能终端产品企业累计实现产值将不少于50亿元。益阳市安源电子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肖驹表示,公司2011年进驻龙岭产业开发区后,曾面临生产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随着电子信息科技园项目落地,园区电容器产业链将全面得到完善。
肖驹说,税务支持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源动力”。当地税务部门不断强化征管服务力度,紧盯辖区内电容器产业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后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阶段的税费问题,制定《电容器企业税费政策指南》,提供税惠政策辅导、风险防范指引等服务,同时依托税收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为相关企业在延链补链和配套协作方面牵线搭桥。近3年来,该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微企业所得税等政策优惠500余万元。
“税惠政策正以更精准、更有力的方式,推动全市电容器产业向新而进。”陈有权表示,2023年全市电容器产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44亿元,为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强劲的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