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质量

2024年11月27日 版次:07        作者:王志臣

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反映政府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由于政府财务报告起步较晚,与决算报告相比,在一些单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编制质量与分析利用水平都有待提高。

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2019年施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这对各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会计核算的复杂性显著增加。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对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较为熟悉,对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理解掌握不透。各单位应当夯实会计核算基础,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解释要求进行会计处理,特别是加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衔接、对账,筑牢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

对于垂直管理部门来说,由于下属单位层级多,逐级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一个难点,其中重点在于做实内部交易事项的对账抵销。各单位应当准确把握往来业务性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对往来事项进行定期清理,及时处置财务挂账。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完善网络财务软件功能,优化软件系统中的往来单位辅助事项设置,提高往来事项管理的规范性。

建议财政部门加强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完善政府财务报告模块功能,打通部门财务系统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之间的数据衔接,实现从单位会计核算模块自动获取数据生成财务报表,自动对账和抵销,减少人为调整,提高数据质量。还应注重做好部门财务报告与部门决算、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之间的数据衔接,实现财务报告与决算、资产报告之间的数据比对,厘清差异情况,确保同口径数据一致。

在提高财务报告编制质量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做好财务分析,充分挖掘财务报告数据价值。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更加关注一级政府资产负债状况、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相比,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更侧重反映一个政府部门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为加强部门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提供支撑,进而可为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尽责情况提供重要参考。例如,可通过分析部门和单位年度资产总额的增减变化,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重要资产项目的结构特点和变化情况,考察一个部门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状况;通过分析部门和单位收入结构及来源分布、重点收入项目的比重和变化趋势,各类费用的规模、构成及变化情况,考察一个部门及所属单位运行情况特别是控制行政运行成本的情况。各级税务机关也可结合垂管系统特点,根据不同层级税务机关的不同情况,区分侧重,探索构建符合各自实际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财务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