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简朴的宿舍。李荔彤简单收拾行装,便踏上前往村民家的路。
从2021年起,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干部李荔彤,被派驻到宁德市寿宁县南阳镇院洋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院洋村,他带领村民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特色产业,挖掘红色文旅资源,带动村民生活越过越好。不久前,他被宁德市委、市政府记为个人二等功。
党员带头跑起来,村容村貌大变样
院洋村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重大贡献,被评为老区基点村。驻村后,李荔彤发现村里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有待强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任务紧迫。他借助开展支部联学共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发展新党员等措施,激发党员带头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支部动起来、党员跑起来、群众干起来。
“老百姓不听漂亮话,关键看能不能办实事。”李荔彤说。在他的带领下,院洋村将原来的鸡棚鸭舍改建为景观鱼塘、小公园,增建快递驿站、综合型公交候车室,扩建村卫生室,方便了村民生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多年来,院洋村与外界都只能通过一条山路沟通,村民迫切盼望能拓宽改造这条路。山间道路建设难度大、资金需求多,李荔彤迎难而上,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将院洋村入村主干道新建工程纳入寿宁县乡村振兴整镇推进项目,该项目已于今年5月挂网招标。
李荔彤还向上级部门申请筹集到乡村道路改造专项资金、水利农保专项资金,对村道和茶山机耕路进行硬化改造,设计改造农田灌溉水渠。如今,行走在院洋村,道路宽阔平整,农田水渠井然有序。一名村民说:“修路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现在村道铺上了沥青,走路骑车都方便多了,真是办了件大好事。”
特色产业齐开花,科技直播齐上阵
多年来,院洋村村集体财务状况一直比较紧张,急需发展经济产业。2022年4月,李荔彤推动成立了“金穗生态农业合作社”,依托院洋村山多林丰、土壤富锌富硒的优势,发展高山茶产业。他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困难群众入社参与经营,合作社收购本村种植的茶叶,打造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的高山茶叶品牌。
合作社从茶农手中收购茶叶后,与镇上的茶叶加工厂合作,工厂每年可生产白毫银针、金牡丹等品种白茶、红茶7000斤。合作社还注册了茶叶品牌商标,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销售。随着经营模式的升级,仅靠茶叶收购一项,院洋村每名茶农2022年就增加了3万元收入。截至目前,院洋村共有47名村民加入合作社,村子也从“后进村”变成了村集体收入连年翻番的“领头村”。
种植葡萄是院洋村的一项传统产业,但靠“土方法”种出来的葡萄产量有限,品质也不高。李荔彤邀请农业科技特派员指导葡萄种植户,村里引进了成熟的施肥、修剪技术。他还帮助种植户在大棚葡萄园中安装轨道车、自动喷药系统,让农业科技真正为种植户“搭把手”。
多肉植物种植是院洋村引进的又一特色产业。作为全县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示范典型,寿宁县佳年园艺公司在院洋村种植多肉植物20亩,并吸收当地村民组建专业种植和销售团队,直播带货账号粉丝突破10万。为了帮村里的多肉植物拓宽销路,李荔彤主动走访主流媒体,争取各方支持,共同策划宣传品牌。2022年3月,《闽东日报》推出相关报道后,佳年园艺公司知名度显著提升。目前公司已计划将电商直播间增加到5个,争取实现年销售额翻番。
挖掘红色资源,村民吃上“旅游饭”
“20世纪30年代,叶飞、叶秀蕃、范式人等革命先辈曾在院洋村留下足迹。保护挖掘利用好这里的红色资源,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红色美丽村庄,是我驻村工作的重要目标。”李荔彤说,在他的积极争取下,院洋村被列入中组部第四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在李荔彤带领下,院洋村以讲好“关岭古隘、红色院洋”故事为主线,收集并展示革命先辈在院洋开展革命活动的事迹、文物、图片等,今年5月动工修建院洋村革命纪念馆。同时,村里还在烈士纪念陵园修缮叶秀蕃革命英烈纪念碑、纪念亭,栽种云杉、圆柏,改善纪念陵园整体环境,让纪念陵园更好发挥教育作用。
李荔彤和驻村队员利用村中闲置民房,进行红色文化布设,设置红色旅游村庄导览图、指示标识等旅游基础设施。他们还引进专业研学运营团队,融合现代农业观光,打造集红色主题研学、观光休闲体验、产业展示交流于一体的红色研学教育基地,为村民致富增收又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院洋村挂职的南阳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刘丹霞说:“李荔彤书记为院洋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打下了很好基础,2025年,这些项目全面建成后,院洋村将越来越美、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