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丰”过 五谷满仓

江西税务部门紧盯需求优化服务,将惠农税费政策送到田间地头
2024年12月04日 版次:02        作者:彭梦青 本报记者 周宁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1月29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收购秋粮1.2亿吨,收购工作进展顺利,收购进度快于上年。

素有“江南粮仓”美誉的江西,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截至11月20日,全省累计收购新季中晚稻67.1亿斤,同比增加9.5亿斤。为支持江西持续增强粮食储备实力,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江西省税务部门紧盯需求优化服务,将惠农税费政策送到田间地头。

创推税收专员制度,服务制种企业

“水稻制种看南繁,南繁制种看湘东”。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为助力种业振兴,当地税务部门推行税收专员服务制,下乡入户送政策、送服务。

“今年以来,公司享受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及企业所得税减免546.81万元,我们在育种技术研发创新上的优势得到进一步扩大。”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的会计刘惠琴说,“今年种子生产面积4万多亩,生产种子1600余万斤,占南繁制种总产量六成还多。”截至目前,湘东区累计审定142个水稻新品种,鉴定8个具有自主产权的优质不育系,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省前列。

“发展本地规模化水稻制种产业,背后源源不断的税收支持给了我们很大底气。”萍乡市鸿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亚军表示,在芦溪税务“税小青”服务团帮助下,2023年以来,公司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优惠42万元,这些资金被用于建设育秧大棚和实验大楼,有效保障了公司的种子研发条件。

落实税费优惠,支持“藏粮于技”

初冬时节,位于赣州市崇义县的上堡梯田,如链如带,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上堡梯田位于海拔1741米的赣南地区第二高峰华仙峰周围,垂直落差近千米,在发展农业水利灌溉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支持江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江西省税务部门落实落细税费支持政策,让小田变沃土。“上堡大米卖得好,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新世野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贤楷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公司共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90万元,还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上线了网络销售平台,销量提升的同时,其自主创建的“高山梯田”商标名气大增,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以创新性土壤环境治理能力在国内闻名的江西省普瑞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土壤污染治理、土壤酸化改良和土壤质量提升等痛点、难点,与多家科研院校、单位密切合作,探索出“PRF+”土壤重金属治理修复模式,攻克了五项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和四项良法技术。

“2021年至今,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各项减免1273.32万元。税收政策帮扶让我们更能牢牢抓住核心研发技术,赢得市场的认可。”该公司董事长刘云说。

支持龙头企业,走好发展新“稻”路

在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党的二十大代表、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石玉莲运营管理的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从种到收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喷药也用上了无人机。“我一个人就可以管1000多亩田。”石玉莲说,“而且我们从种子采购到销售、初加工一条龙全免税,购买农机具还能享受补贴,农业大有可为!”

据了解,在石玉莲牵头下,合作社与井冈山大学肖永红教授团队合作,推广的水稻病虫草害零农药种植模式实现了每亩水稻经济效益从500元增长至2000元。目前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至5000余亩,辐射周边3个县,带动农户增收50多万元。

“今年秋收以来预计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大米越卖越好。”江西钤阳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任小勇介绍道,公司以推动绿色种植为主抓方向,近两年享受各项税收优惠314万元,获评“2023年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销售范围从市内4个销售点扩大到省内外23个总经销商。

如今,江西创新推行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优质平台+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已然成为助农致富的一条新路。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190个,带动农户91.7万户,户均增收260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