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普拉博沃就职以来开展系列外访活动的首站。在访问期间,中印尼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和商业协议。中国是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中印尼合作关系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当前,印尼进入寻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期,并努力实现粮食和能源自给自足。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修订投资法、劳动法,并积极优化财税政策。
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拓宽国际合作范围
近年来,印尼通过放宽外商投资领域、优化招商引资服务等措施,吸引更多外商在印尼投资。2021年,印尼新颁布《关于投资业务领域的规定》,将禁止投资行业从20个减少至6个,受限制行业从106个减至37个,并推行一系列涵盖国家战略项目、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研发创新活动为导向的产业项目,吸引外商投资。
实施矿业“下游化”产业政策。印尼丰富的矿产资源一直是外商关注的重要领域,其中镍、钴矿作为动力电池必备的核心材料,更是受到外商青睐。印尼政府实施矿业“下游化”产业政策,一方面陆续禁止镍矿、铝矿等原矿出口,另一方面放宽准入机制、实施配套优惠政策,“倒逼”更多外资矿业下游企业在印尼本土投资建厂。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降低外商投资难度。印尼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成员,目前已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印尼—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印尼—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14项重要自由贸易协定,并与欧盟、土耳其、突尼斯、孟加拉国、伊朗等经济体就另外5项贸易协定进行谈判。今年,印尼同中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其中合格评定合作谅解备忘录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后建立的首个双边合格评定合作机制,为促进两国进出口贸易和技术合作提供了有效渠道。
印尼政府设立了投资部专门对接服务投资者,全流程助推项目洽谈、引进、落地、投产。同时,积极提升数字化水平,加强在线平台政务管理,通过推出在线营业执照平台、在线纳税申报和支付系统、出口海关在线处理平台等,使企业日常运营和跨境贸易更加便捷高效。
推出“优先清单” 以财政支持稳固外来投资
印尼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金属、采矿、交通运输、仓储、化工等行业。2021年3月,印尼政府推出投资“优先清单”,在基础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取消或放宽股权比例等对外资的限制。
加大对新能源及科技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电动汽车是印尼“优先清单”鼓励的投资行业,投资者可享受多项优惠政策。随着全球对电动汽车及锂电池需求的日益旺盛,不少外国投资者选择在印尼布局相关产业,印尼政府通过财政基金、补贴等形式稳固深化外资在本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2022年,印尼政府宣布与合作伙伴成立至少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2亿元)的绿色电动汽车基金,用于投资从镍等矿产资源到电动汽车电池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对电动汽车及电池等相关组件免征20年企业所得税,对制造电池的原材料镍矿免征增值税,并在2025年底前取消进口税。今年,印尼还把电动汽车购买者的增值税从11%下调至1%,延长了2023年底到期的减税政策。2023年9月,印尼与新加坡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跨境电力贸易,合作发展低碳能源项目。
对于数字经济、航空、机器人、医疗、金属等“先锋行业”提供税收减免,其中投资额在660万美元—3300万美元的企业可享5年企业所得税减半加2年25%减免;投资额在3300万美元—6600万美元、0.7亿美元—3.3亿美元、3.3亿美元—9.9亿美元、9.9亿美元—19.8亿美元、超19.8亿美元的企业分别可享5年、7年、10年、15年、20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加2年50%减免。
加大基础设施引资共建扶持。2021年,印尼政府出资50亿美元成立印尼主权财富基金,由印尼投资局管理,资产管理目标为2000亿美元,允许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其下设的子基金,以支持本国基础设施、医疗、旅游等关键行业的发展。2022年10月,印尼将11个特定行业企业的研发支出税前扣除比例提高至最高300%,惠及食品、制药、化妆品和医疗设备、纺织、皮革和鞋、运输工具等行业。
支持优先发展经济特区。印尼对国内20个经济特区内的企业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免征增值税;对投资额在660万美元—3300万美元、3300万美元—6600万美元、超6600万美元的企业分别可享企业所得税10年、15年、20年全免加2年50%减免等优惠。
此外,印尼政府积极鼓励外资投资该国新首都努桑塔拉,例如,在新首都投资100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456.9万元)以上的企业均可享受100%的企业税减免等。据统计,努桑塔拉新首都管理局目前已收到330份投资意向书,其中近一半来自外国投资者。截至2023年12月,努桑塔拉实现的投资承诺已达41.4万亿印尼盾。
提升生产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印尼于2023年3月通过《创造就业综合法》,其中对现行劳动法作出重要修订,简化最低工资制,扩大外包临时工的适用范围,将劳工失业保障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加强职业教育,在重要工业区周边开设免费技能教育培训学校,鼓励重要工业园区配备技能培训服务机构等,不断优化外资在本国的招工、用工环境,解决外资实际用工问题,带动更多就业。
课题组组长:孙红梅
课题组副组长:燕晓春
课题组成员: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嘉兴翻译基地 黄涛 江园 顾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