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过悲伤之河

2024年12月09日 版次:05        作者:翟英琴

《游过月亮河》是作家裘山山精心创作的一部弘扬优良革命传统、书写军民鱼水情深的长篇儿童小说,主要讲述了遭遇洪水失去双亲的6岁男孩光伢子被解放军战士郑直舍命相救,后来又被郑直的父亲郑连根收养的故事。一个失去双亲的男孩和一位痛失爱子的老人,在部队和社会的关照下,携手相扶、守望相助。

不涨水时,月亮河是一条美丽的河,为下游的月亮湾孕育出丰美鱼虾和长势良好的庄稼。然而,这一年的夏天,特大暴雨让月亮河变得暴躁不安,成为威胁村庄安全的危险之河。男孩光伢子就生活在月亮湾。小说以光伢子在月亮河中游泳的噩梦开头,由小切口开始叙事,随着作家质朴简洁的语言,惊心动魄的救灾场景徐徐展开。

从主题思想上看,《游过月亮河》既是关于抗洪英雄的题材,也是讲述军民鱼水情的题材,还是社会互助的题材。作品将军民鱼水之情、亲子骨肉之情、老幼相依之情等交汇在一起,在多重交融中奏响了时代强音。在抗击大洪水的过程中,“红一连”解放军战士郑直为了救人牺牲,光伢子的父亲村支书陈书记和母亲宋老师也为救村民而牺牲。但作者没有过多描写英雄事迹,而把笔墨放在讲述孤儿光伢子和失独父亲郑连根之间的故事。尤其是写到政府、军队、战友、乡亲对他们的体恤关照,向读者传递了舍己为人、守望相助、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从篇章结构上看,《游过月亮河》构思精巧。小说选择特大洪水为叙事背景,从光伢子的梦境开始,以光伢子的梦境结束,从不会游泳到学会游泳,从惧怕灾后的社会到接受来自各方的关爱,整本书前后呼应,首尾闭合,不仅保证了故事线条的清晰,也加深了主题的表达。洪灾使月亮河成为失去亲人的光伢子以及郑连根悲伤的根源,“游过月亮河”则成为他们跨越困难、平复内心伤痕的象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故事的起伏和深度。

在人物设计上,作家也颇费心思,让人物立体而深刻。小说的主人公是郑连根和光伢子,他们之间人物关系和情感关系的构建是小说叙事的核心。这一老一小,是同一场洪灾的受害者,都面对着失去亲人的悲伤与孤独,也因为战士郑直的牺牲被联结在一起。郑连根的独子,为救光伢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种特别的关系,为小说提供了强烈的叙事推动力和悬念。主角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刻画得栩栩如生,次要人物的形象则同样丰满可感,比如光伢子的妈妈“忽然停下车,转过身狠狠地亲了他一下,才重新骑车上路”,妈妈对光伢子的爱,跃然纸上。正是作家细致入微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变化。

在语言风格上,裘山山的语言自然朴素,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又不乏深刻的情感表达。她用简洁明快的叙事语调,推动情节发展,如同一条向前奔流的小河,不时掀起一朵朵浪花,带给读者愉悦的审美享受,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这种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读来亲切,不仅使故事易于理解,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游过月亮河》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文本在儿童和成人视角之间来回穿梭,以其丰富的主题思想、精巧的篇章结构、深刻的人物塑造和自然质朴的语言风格,成为儿童文学中的上乘之作,值得反复品味。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税务总局保定市税务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