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财政是数据开发和流通过程中形成的适配财税制度的统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数据财政只与公共数据在市场的财政收支活动有关。广义的数据财政则涵盖各种财税手段和工具,涉及与市场和政府有关的数据生产、使用和流通的财政活动,如贵州省推出“云上贵州”,汇聚、开放和流通公共数据;海南省推出“数据产品超市”,为公共数据的运营搭建基础设施并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公共数据运作市场化。
数字经济的兴起催生了数据财政,而数据财政的实施能够反哺数字经济,进而加快推进各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数据财政也为各地政府摆脱传统财政的发展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各地政府应通过构建数据财政体系,激活与运营数据资产,推动数据要素和各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增长、创造财政收入的新来源。
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数据财政能充分利用公共数据的独特价值,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提升数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构建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因此,数据财政对国家实现社会管理与资源配置职能不可或缺。在供给市场,公共数据的价值高低取决于履职机关的收集与加工行为。在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流通市场,市场化的开发活动能“反哺”政府机关,推动其履行公共职能,如科技公司等经营主体通过开发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挖掘公共数据的深层价值,推动政府机关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方面的技术与方法革新。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作为现代财政管理的创新模式,数据财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高效的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建设数据财政,有助于推动财政资金分配与使用的数字化与精细化。通过深度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财政能大幅提升政府的经济洞察能力,从而助力决策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在资金监管方面,数据财政通过构建智能监控平台,能够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动的全链条追踪与风险评估,提升财政资金的透明度与安全性。同时,基于数据提供的精准预测与决策支持,政府能够及时调整资金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效能的双重提升。
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收集、管理、维护数据等均需成本,若缺乏合理有效的引导,可能因缺乏维护导致数据资源“枯竭”。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对于促进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十分重要。作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激励,数据财政能充分激发企业、政府等主体对数据要素市场基础设施的投资热情,并引导其投资行为,建立健全数据要素流通体系,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数据产业集资源性、加工性和服务性于一身,是一种新兴产业。一方面,数据财政鼓励企业利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数据财政通过区域性数据平台的建设,实现区域内企业的资源互补、数据共享与联合创新,进而推动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增加财政收入来源。过去,土地财政一直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但随着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重大转变,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同时,随着惠企、民生等方面投入的增加,财政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寻找并培育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渠道,成为缓解财政压力、保障政府职能有效履行的必然选择。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广泛应用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为税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推进数据财政建设,不仅能够为地方政府开辟新的财源,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还能通过税收杠杆引导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财政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温州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