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被称作‘水中大熊猫’,它的嘴部弧线上扬,仿佛在抿嘴微笑……”最近,我登录自己运营的“守护江豚”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关于江豚的科普信息。
我是国家税务总局赣州市赣县区税务局江口税务分局的干部,从事税务工作已经7年,曾获得“赣州市税务系统优秀公务员”“赣州市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做好税务工作之余,我还是一名江豚保护志愿者。今年是我参与江豚保护的第13年,我有着“税务人”和“公益人”的双重身份。
2011年,我还在读大学时,就顺利通过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使者行动”考核,成为一名江豚保护志愿者,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踏上“寻豚之旅”。我国江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以及鄱阳湖、洞庭湖一带,我们的足迹踏遍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四省,遍访江边的村民、渔民和码头工人。我发现公众对江豚的认知度并不高,甚至不知道它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为了向更多人普及江豚保护知识,我注册了“守护江豚”微博账号,和志愿团队的伙伴一起在网络上向大家科普江豚的生活习性、保护知识,发布保护活动信息,呼吁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
2017年,我来到税务系统,成为一名税务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坚持通过“守护江豚”微博账号在网上为江豚发声。截至目前,我已通过“守护江豚”微博账号发布公益、科普方面的微博9000余条,线上线下联系对接江豚保护志愿者2100余人次。同时,我还利用每年的公休假期,在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参加江豚类保护区科学考察项目和一线巡护,对江豚栖息地水环境进行监测,为野外江豚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3月,我在微博上收到一条求助信息,信息发布人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的老师,他说因为交通管制原因,武汉白鱀豚馆内的江豚面临着食物不足的问题。江豚对食物要求较高,主要以小鱼为食。他希望我能号召网友,购买一些小鱼供江豚食用。接到这个消息,我立即在微博上发动网友提供武汉周边购买小鱼的线索。在网友的帮助下,我联系上了一家爱心企业,可以提供小鱼。一天后,1500斤小鲫鱼送达白鱀豚馆,江豚的口粮充足了,我和网友们都松了一口气。
经过长期运营,“守护江豚”微博账号知名度越来越高。2020年10月,江苏科技大学想编写一部面向江苏省中小学生的长江豚类与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课程实验教材,听说我做江豚知识科普多年,便邀请我参与编写教材。于是,我和江豚保护领域的专家老师一起投入到教材编写中。2023年8月,教材《我们的江豚 我们的长江》出版,走进了中小学生环保公益课堂。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经过多方的不断努力,江豚种群数量逐渐恢复,许多水域曾经难觅江豚踪迹,如今可以看到江豚成群出现。2022年,农业农村部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上升到1249头,其中,长江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洞庭湖约162头,比2017年增加了23.42%。
13年来,我与江豚结下了无比深厚的感情,我愿意继续守护江豚的微笑,并把这抹温暖的微笑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