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务、公安等部门近几年查处的案件来看,虚开骗税骗惠企业呈团伙化、职业化、高科技网络化等特征,常见伪装形式有伪装成高科技企业、虚构林农产品出口、“两头在外”的供应链企业和包装成灵活用工平台等。有些不法企业是通过招商引资进入本省本市的,其行为实质是“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如果能够积极主动采取一些有效防范措施,能极大地减少骗税骗惠的发生。
转变策略,以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过去,各地在招商引资中更多是通过提供优厚条件、构筑政策洼地等方式,来吸引外地企业,这为不法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招商引资必须通过打造优良营商环境来吸引企业。
发挥职责部门专业作用。一方面,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尽可能让专业管理部门参与进去,做好项目各方面评估;另一方面,在引资企业运营过程中,应重视专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议,引导企业在法规政策框架内做好生产经营。企业有困难、有需求,也应争取在现有规定范围内协商解决。
尽职尽责做好调研。不法企业通过伪装获取了信任,但伪装是可以通过调查识破的,比如非木材产区大量出口木材、非电子产品产地大量出口电子产品等,本身就不合常规,甚至还有企业在政府提供的标准厂房内,安装一些设备,雇用一些工人做样子,就拿到了补贴。这些伪装,只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就能够发现问题。
优化招引工作机制。招商引资越来越具有专业性和竞争性,政府应搭建专门且专业的组织机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督促各相关部门和政府机构做好招引规划、项目编制、专业评估、服务保障、统计摸排等,划分好各方的责任分工,从体制机制上防范骗税骗惠。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