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月—11月,南京市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为364.04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为71.29亿元,同比增长24.32%。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南京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势头强劲,不断做大做强。
南京税务部门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实施特色服务举措,做好风险提示,引导企业合规发展,不断为生物医药产业蓄能添力。
根据产业特征,分类开展政策指导
南京市是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力城市之一。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生物医药谷成立于2011年,是南京市在产业布局上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高端生物医药研发区。目前,生物医药谷已自主培育上市企业5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5家,规模以上企业153家,国家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市级独角兽瞪羚企业38家。园区企业累计获得投资超210亿元,2023年产业收入突破360亿元。
从实验室“育种”到企业“育苗”,科技与产业在园区集聚交融,园区初步形成以基因与细胞产业为引领,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为制造业集群,检验检测、医药流通服务为特色的生命健康全产业链创新体系。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财务部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9月,该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近7000万元,去年全年减免8000余万元,这让公司有更多资金投入项目研发,建立科学可行、性价比高的产品管理模式。
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南京税务部门根据生物医药产业这一特征,将园区内企业划分为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更准确了解不同类型企业需求,分类及时开展政策指导,同时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对企业合规情况进行风险扫描,帮助纳税人及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纠正政策执行偏差、规范税费申报,防范化解各类税费风险。
讲解涉税“热点”、剖析风险“盲区”
“合规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只有依法合规经营,企业才能行稳致远。”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振说,“药品研发充满不确定性,我们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风险建议书,梳理出多个涉税风险事项,对症下药、优化完善,全面提升了公司的财务内控管理及风险防范水平,顺利完成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南京正大天晴制药一直攻坚心脑血管、肿瘤等药物领域,得到税费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持。王振晒出企业的“红利账单”:2023年公司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3.4亿元。
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时点,南京税务部门聚焦跨年度事项、资产损失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重点事项,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提醒”,对医药行业重点企业,讲解涉税“热点”、剖析风险“盲区”,帮助企业降低涉税风险,合规经营管理。
在“政策引导—研发投入—税收减免—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基础上,南京税务部门构建全周期风险防范体系,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排查涉税风险问题,让企业研发创新之路越走越稳。今年1月—11月,南京正大天晴制药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缴纳税款4.8亿元,营收和税款均实现同比两位数正增长。
从企业“开口问”转变为税务“主动跑”
生物医药产业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今年1月—10月,南京金陵海关累计监管生物医药2321批次,同比增长47.74%。为助力生物医药产品成功“出海”,南京税务部门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服务监管新机制建设,提供出口服务套餐,畅通申报、受理、审核、办理等各个环节,进一步简化流程、加速审批。目前,出口退税信用好的一、二类企业正常出口退税的审核办理时间已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时间就是订单,资金流就是活水,出口退税快速到账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先生说,不久前办理的850余万元的出口退税款,网上提交申请后1天就到账了。该公司拥有一支来自10多个国家、由1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全球团队,目前已拥有180多项国内外产品商标,提交了200多项发明专利,在售创新型原料30多种。
南京税务部门持续深化“税路通·苏服达”品牌建设,安排服务专员与“走出去”生物医药企业定向对接,让跨境涉税需求从企业“开口问”转变为税务“主动跑”,用贴心的政策指引和税费服务为生物医药企业跨境发展撑腰鼓劲。
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盆底康复及产后康复领域的临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从2021年开始陆续向欧美市场出口盆底肌修复仪、生物刺激反馈仪等产品。“我们之前在FDA国外小型企业认证申请税务证明开具方面遇到了麻烦。这项证明涉及面较广,也不属于常规业务,税务干部上门辅导,帮助我们用4个工作日就顺利开具了证明,当年减免认证费用6万元,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减轻了负担。”公司财务负责人徐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