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个国家和地区承诺,近3年内将实施《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

加密资产涉税信息交换不再遥远

2024年12月23日 版次:08        作者:朱倬显 唐婷 廖欣鑫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球税收透明度和信息交换论坛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第17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加密资产报告等问题。

在此次会议上,63个国家和地区承诺,最迟于2027年或2028年开始实施《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并在该报告框架下进行加密资产涉税信息交换,更好应对现代金融技术变革带来的全球范围内逃避税等问题。

交换加密资产涉税信息的呼声日益强烈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的普及,以及去中心化金融平台的兴起,加密资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然而,由于其匿名性、跨境流动性和缺乏统一监管等特点,这些新兴金融工具也给税务部门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金融账户报告机制难以有效捕捉加密交易的信息,导致了潜在的税款流失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数字金融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电子化,也对现行的税务监管标准提出了新要求。

2014年7月,受二十国集团委托,以《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为法律基础,经合组织发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该标准成为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的重要文件。

《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分为《主管当局间协议范本》和《共同申报准则》两部分。在《共同申报准则》规则下,缔约方金融机构应向所在国税务部门报告非居民账户持有人的相关信息,然后由该国与其他参与《共同申报准则》的国家共享这些信息。

但是,由于加密资产和相关交易并未被《共同申报准则》全面涵盖,相关纳税人特别是高净值人士的信息未能被有效收集。这阻碍了二十国集团和经合组织在提升全球税收透明度方面取得进展,国际社会对加密资产涉税信息交换和修订《共同申报准则》的呼声日益强烈。

确保所有类型金融活动均被纳入框架中

《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是对《共同申报准则》的补充,旨在通过参与国家和地区之间每年自动交换其税收居民持有加密资产或从事加密资产交易的信息,来确保加密资产交易的透明度。

2021年4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授权经合组织制定加密资产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框架。2022年8月,经合组织批准了《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该框架规定以标准化的方式报告加密资产交易的涉税信息,目标是让加密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一样,实现全球信息交换,以便各司法管辖区自动交换此类信息。

《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在相关基础上扩展了金融账户报告范围,增加了对于加密资产交易所、支付服务商以及其他涉及加密资产交易的服务提供商的要求,确保所有类型的金融活动都能被纳入报告框架中。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表达了对《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的欢迎,他们呼吁经合组织要迅速完成相关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建议通过全球论坛确保其广泛落地。

2023年6月,经合组织完成了对《共同申报准则》和《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的细化和修订工作,更新了其关于税收事项国际标准自动交换等意见。作为回应,全球论坛随后组建了相关工作推进小组,以在全球论坛的承诺和监督流程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确保经修订的《共同申报准则》和《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得到广泛实施。

实施过程中仍面临挑战

《共同申报准则》和《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的推出和修订,对于促进全球金融市场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统一的报告标准和自动化信息交换,《共同申报准则》和《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有助于税务部门打击逃避税、洗钱等违法行为,使得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获取跨境交易中加密资产和数字金融交易的详细信息,有效提升缔约国家和地区的税务管理水平。但《共同申报准则》和《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缔约国家和地区在税务、金融监管上的法律框架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反洗钱、隐私保护和数据保密等方面,因此,《共同申报准则》和《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在不同国家的实施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障碍。

其次,《共同申报准则》和《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的实施,依靠缔约国家和地区税务部门的技术能力作为保障,缔约国家和地区需加大在数据处理和自动化系统上的投入,否则难以满足税收监管的技术需求。

最后,加密资产和数字金融产品的市场变化较快,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因此,《共同申报准则》和《加密资产涉税信息报告框架》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能够适应这些创新的金融模式和工具,包括加强对新技术风险的认识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以及加强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合作和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