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案评析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农产品出口企业骗取出口退税案件。涉案人员通过虚开发票、虚构产品购销业务链的方式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违法性质恶劣,扰乱了正常经济税收秩序。
案件的成功查处,为今后税务机关加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管理,防范类似出口骗税案件发生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强化农产品出口企业运营核查。本案中,违法人员设立关联企业,通过人为增加购销环节、虚构产品购销链条等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为及时发现企业虚假经营行为,税务机关应加强企业运营真实性核查。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交退税申请后,税务人员在核实企业产品购销状况、出口退税备案单证等信息的同时,应加强实地核查,查验企业经营场所、人员、仓储运输,以及水电等耗用情况是否与其申报的营收能力相符。对于上下游存在关联关系、“一址多企”、经营场所与出口额不匹配等情况的企业,尤其要加大评估核查力度,如发现其具有骗税违法嫌疑及时立案查处。
增强骗税风险预警识别能力。有效识别违法苗头和迹象,是防范遏制骗税等涉税违法活动发生的基础。为此,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应在采集企业出口货品信息、票流数据、物流运输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等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破获骗税案件的违法特征,不断完善相关预警分析软件功能,在疑点指标数据库中设置“出口额增长率”“异地进货比率”“出口产品价格偏离度”“企业收汇结汇状态”“运输仓储费用”等多项预警数据指标,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预警分析,以及时识别异常状态企业,防范遏制骗税违法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