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国家税务总局阜新市税务局一名税宣干部,14年的从税生涯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拿着相机和笔记本,记录税收改革发展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精彩故事。
2011年,我入职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国税局,入职第二年,开始从事税宣工作。我对宣传工作的热爱,绝不是短暂的一瞬,而是恒久的热忱。从2015年至今,我有8年被评为中国税务报社优秀通讯员,还被选为辽宁省税务局新闻宣传人才库成员。
用镜头讲好税收故事,在宣传工作中非常重要。我每次举起相机、拍摄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2024年3月,正是东北春耕备耕时期,我和同事来到辽宁裕丰肥业有限公司进行政策辅导,在和企业负责人交流时,我发现一名同事正在化肥袋子堆成的“小山”旁,帮着工人搬运化肥。这个场景吸引了我,我立刻在脑海里构图:前景是红色的化肥袋,中景是正在搬运化肥的工人和税务人,背景是湛蓝的天空……眼前的场景不正是税务人服务纳税人的写照吗?我赶紧举起相机要拍下这一幕。但发现在平地上取景拍摄角度略低,地面杂物遮住了大部分人物主体,画面达不到最佳效果。经过企业负责人同意后,我爬上了化肥堆对面两米多高的铲车,一手扶着车柱,一手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个瞬间。这张照片,正是税务人用心用情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生动诠释。后来,这张照片登上了《中国税务报》头版。
一次次光圈聚合,一次次光影碰撞,在数不清的角度变换调试中,我总在寻找更好的表达方法。有一次为了呈现理想的拍摄效果,我一动不动趴在企业生产车间机器的缝隙中,身上沾满油污也全然不顾;还有一次我俯下身以低角度完成了拍摄,起身后才发现手机屏幕被压碎……因为对税宣工作的热爱,我自己早已与镜头里的人、物、故事融为一体,既是税收改革发展的见证者,又是参与者。
我还将对税宣工作的热情传递给全市税务系统的干部。2022年,我在阜新市税务局领导的支持下,打破岗位界限,召集全市税务系统税费业务骨干和文字宣传骨干,组成“蓝韵税费宣传团队”,到企业宣传辅导税收政策的同时开展调研,获得报道素材。
2022年,在国家政策倡导下,阜新市加快从资源依赖型城市向多元化、创新型城市转型升级,全市积极推动风能、光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在这其中,税务部门通过精细化服务和高效征管举措,助力新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和“蓝韵税费宣传团队”的成员一起,到全市新能源企业调研,挖掘税收在转型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在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我们钻进风力发电桶,看产品细节;走到光伏板下,看“农光互补”落实情况……我们来往于风力、光伏发电企业和市发改委、市政府之间,挖掘素材、搜集数据、深入采访。经过1个月的调研,大家合力完成调研文章《“税月如歌”——“煤电之城”涅槃“新能源之都”》撰写工作。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获评当年中国税务好新闻通讯类优秀奖。
“蓝韵税费宣传团队”成立以来,在《中国税务报》等媒体刊发稿件和图片共50余篇。我参与撰写的报告文学作品《科尔沁沙漠止步的地方》获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全国行业好新闻大赛副刊类作品一等奖。
“不断挖掘有价值的内容,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讲好税收故事。”这是我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我将继续用照片和文字记录自己对税宣工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