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5年成绩单。数据显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5年迈上了两个万亿元级的台阶,占全国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以上,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5年来,四川、重庆两地税务部门瞄准政策执行标准化、税费征管一体化、办税服务便利化目标,联合推进产业共建、开放共促、服务共享,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税费政策加紧落实 共育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川渝合作,产业先行。
在川渝高竹新区南北大道上,一辆满载汽车零部件的货车正驶向位于重庆主城的汽车工业园。这是四川迅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每个月的固定班次,通过这条大道每年往重庆运输超过20万套汽车零部件。
位于广安市邻水县的四川迅华,是一家主营汽车内饰塑料件开发制作、组装供货的企业。“2024年,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规模超40万套,产值达到5000万元,其中超过85%的产品都销往了重庆。”四川迅华负责人王玮介绍,税务部门不断优化“政策找人”机制,积极发挥政策效应,支持制造业提质升级。2022年以来,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各类税费优惠近百万元,极大缓解了公司现金流压力,有效保障了公司的发展壮大。
四川迅华这块“切片”,折射出了政策赋能川渝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成效。
数据显示,两地目前汇聚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2024年1月—11月,两省市现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200亿元。
除了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川渝两地税务部门近年还聚焦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共建产业,出台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税务20条”,利用税收大数据平台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互补合作。
在四川遂宁和重庆潼南,两地税务部门聚焦锂电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将重点锂电企业的地域分布、税收收入、税收优惠等信息汇集于一个平台,从税收视角全方位、多维度、可视化展示锂电产业涉税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地方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参考。2021年到2024年底,遂潼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累计向两地锂电企业推送超千条个性化服务信息。
5年间,川渝“抱团”共育现代产业体系,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等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成渝两地汽车产量、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的1/10以上。
税费服务深化协作 共促“出海”新通道更顺畅
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一架橙色龙门吊正为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的货物装载做着最后的准备。这趟列车将把重庆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汽车整车、家用电器等货品运往德国杜伊斯堡。
重庆和成都是我国较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中欧班列(成渝)线路覆盖欧亚120个城市节点,开辟了亚欧大陆陆路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2021年1月—2024年11月,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1.6万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25.2%。
为助力通道建设,川渝两地税务部门深化协作、互联互通,以高质量税费征管服务为项目企业夯基垒台。2024年4月,川渝携手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广西、贵州、甘肃等12个省(区、市)税务部门,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同签署《高水平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跨区域税务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推动税收管理协作、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8项合作内容。
通道带动物流,物流助力经贸,经贸赋能产业。如今,川渝两地正逐步拉近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多的两地产业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寻找市场。
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是重庆重型卡车代表性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亚乃至非洲、南美洲等地区。“2023年以来,我们累计出口汽车超4000辆。”公司财务负责人胡春芳表示,为助企“扬帆出海”更加顺畅,税务部门帮助企业完善税法遵从内控机制,做好财务运行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完整、纳税申报及时准确。
日前,川渝税务部门还共同签署《川渝地区协同推进国际税收确定性服务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建立完善两地国际税收合作机制,并在国际税收服务事项、完善诉求解决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
数据显示,2024年1月—11月,川渝两地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超过446亿元,同比增长10.4%;川渝两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4%,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快速崛起。
征管数据跨省共享 推动纳税人缴费人办事更便捷
“无论是来自重庆还是来自四川的企业,在这里一个窗口都能办好。”刚刚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办理了更正申报业务的四川润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冯苗说。
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通过两省市协同立法,高竹新区被赋予了行政主体资格。2021年10月,川渝高竹新区率先打造了一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统一了79项税费政策,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长大大压缩。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为两地纳税人累计办理涉税业务超30万笔。
川渝税务部门依托“高竹经验”,推动税收征管改革在两省市十大毗邻地区多点开花——遂宁潼南联合成立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内江荣昌共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数智中心”、泸州永川江津联合成立税费争议调解中心、万州达州开州联合组建税务管家顾问团队……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我们统筹税费政策、税费征管、办税服务三大类内容,将川渝毗邻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切实增强川渝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5年来,川渝税务部门“牵手”更为紧密,川渝两地纳税人缴费人办事更为便捷——共实现84项高频跨地区税费业务全程网办和20项税费事项异地就近通办,统一了川渝两地7类53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促成两省市29个区县税务局开展战略合作。
目前,川渝地区正持续向上向好发展。截至2024年11月,两地涉税经营主体超700万户,成为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
川渝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税务部门将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继续紧扣一体化,高质量深化川渝税务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坚实的税收支撑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