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悦渝中”何以入选重庆自贸区最佳案例

2025年01月15日 版次:03        作者:李唯 张志宇 本报记者 贺艳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渝中区税务局“税悦渝中”跨境税费服务品牌荣获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

“税悦渝中”品牌是渝中区税务局在2023年10月推出的,该局聚焦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税路通·渝税通”品牌引领下,组建了跨境税费服务团队,目前团队规模已发展到32人。“税悦渝中”团队建立了“税企联”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化服务,截至目前,已为10户重点企业定制了跨境投资经营税费服务方案。

服务前置:精准送上国别投资税收指南

“公司在沙特中标了一个水利项目,我们准备在那里设立新公司或项目部,应注意哪些税收问题?”面对上门辅导的“税悦渝中”服务团队,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勇谈起了企业近期的发展规划和面临的问题。

团队成员詹利娟解释道,通常情况下,外国公司在沙特设立的子公司为沙特的税收居民,需在沙特履行相关纳税义务。她为张勇介绍了目前沙特征收的税种,并告诉他如果中国企业在沙特承包工程项目,根据中沙两国税收协定,项目部取得的营业利润等可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企业“走出去”,一大难关就是要面对不同的投资环境和税收政策。“税悦渝中”服务团队注重服务前置,根据企业的投资意向,主动走访问需,在企业“走出去”前就为负责人讲解投资目的地的税收政策、征管制度和与我国签订的税收协定等内容。此外,团队成员还为企业负责人送上国别投资税收指南。

“税悦渝中”团队成立以来,累计解决企业“走出去”遇到的涉税问题21条,辅导25户次企业在投资东道国(地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1167万元,助力企业“出海”更有底气。

跨部门协作:实时跟进企业“走出去”

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利用互联网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等产品的企业,目前已在全国设立多个子公司和分公司。随着跨境电商日益成熟、规范,该公司营业收入以及税收贡献逐年上升,2023年较2020年实现营收增长93.2%,达到40.53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

“在得知我们有跨境电商的境外税收政策需求后,‘税悦渝中’服务团队主动上门,为我们宣传辅导相关政策。”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何芸介绍。

与此同时,“税悦渝中”团队注重和相关部门联动,从政策落实、风险防范、难题纾解等角度细化制定针对性服务举措。该局积极与区商务委沟通衔接,动态掌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经营主体清单,为精准服务奠定数据基础;联合区发改委、区市场监管局、区人社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一同开展“渝中区下半城企业联席会议”“助企帮帮团”等税收宣传活动;联合成都市税务部门开展川渝“税路通”税收政策线上直播可视答疑,帮助“走出去”企业加深对政策的了解,辅导企业防范税收风险。

一年来,“税悦渝中”服务团队动态跟进、持续完善“走出去”企业清册,上门开展纳税辅导39次,对辖区企业赴境外投资较集中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及时收集梳理相关跨境税收政策问题,精准推送政策30多户次。

税企直联:切实帮助外资企业扎根重庆

渝中税务部门建立了“税企联”常态化服务机制,持续开展一对一外资企业辅导专项服务活动,对辖区“引进来”企业逐户摸排、深入走访、问需解难。该局通过搭建微信群等线上交流平台,依托税务总局、市局发布的各类知识产品,精准推送涉税政策,引导企业做好财务处理和风险防范。

重庆珩郁达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丁伟介绍,了解到公司存在未分配利润的情况后,税务干部及时告知公司境外投资者取得的利润再投资可享受递延纳税政策。“我们可以将更多利润用于增加实收资本,助力公司发展。”他说。

“税悦渝中”服务团队持续关注外资企业利润情况,加强外商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宣传,依托税收大数据对辖区内存在再投资可能的外资企业开展全面分析,提供精准辅导和对口服务。2024年,境外投资者在渝中区享受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优惠政策累计逾1000万元,促进股息在境内再投资金额超1亿元,推动外资在华投资持续增长。

渝中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持续建强“税悦渝中”跨境税费服务团队,及时为企业推送“税锦囊”、国别税讯等税收知识产品,为企业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跨境税收服务,护航“走出去”和“引进来”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