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得知春节申遗成功的消息时,我们整个团队都非常振奋。作为春节申遗联合申报子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申遗工作的责任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也为申遗成功贡献了一份力量。
春节申遗工作是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下,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推动,选取各地春节最有代表性的项目,采取联合申报的方式完成的。在春节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年画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2023年春,学院接到“春节”项目联合申报的通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我们组成团队,开始梳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桃花坞木版年画曾中断过数次,但最终都能续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在清乾隆中期,桃花坞木版年画还曾出口欧洲,成为当时东方情怀的代表之一。
最终,我们把片段性工作系统化,历时3个月完成报告,提供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采取的保护措施、传承谱系、新传承人培养等情况,展示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桃花坞木版年画线板、套色板原板、翻刻板等珍贵资料。
之所以选中我们来申报这个项目,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契合了“优质教育”的目标。2001年,手工艺术学院将濒临倒闭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引企入校,将非遗传承纳入正规学历教育体系。相比社会和家庭传承,高校传承能够补全传承链条,不断吸纳稳定的新鲜血液。木版年画专业每两年招一届学生,打破了非遗传承师徒制的定式,形成了现代教育框架下新传承人的培养模式。
另一个是我们契合了非遗项目“包容性经济发展”的目标。桃花坞木版年画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兼收并蓄,我们的传承人既有专门手工制作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也有开展文创设计、直播等工作的,还有深入研究木版年画历史和民俗的。
春节申遗成功,最直接的影响是提高了社会对相关非遗项目的关注度。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像舞狮、抬轿等丰富的街头民俗活动越来越不容易见到,随之消失的是附着在这些表演上的手工艺和装饰品。比如,受木板门消失和家庭装饰演变的影响,桃花坞木版年画也曾面临消失困境。本次申报成功是个非常好的契机,让社会各个层面能够通过春节这个巨大的载体,将散落在各地或已经出现传承困难的项目重新融入春节大项目。
每一代人的记忆里都有独特的春节代表性活动。“二十八 发面贴花花”这句年俗歌谣,实际就体现了木版年画曾经的重要价值。这些年来,为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在不断探索新形式,通过改变装裱方式、创新木版画内容等方式焕发新生机,让木版画从日用消耗品变成艺术欣赏品,重新回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之中。我相信,申遗成功将为像桃花坞木版年画一样的非遗技艺找到更多新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