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剪生花蕴匠心

2025年01月20日 版次:08        作者:岭之南 张伟

剪纸,又叫刻纸,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剪纸逐渐形成了南北两派,以陕西、山西、河北、甘肃为主的北派剪纸粗狂写意,质朴夸张;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为主的南派剪纸细腻写实,秀美耐看。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当地民间,剪纸是广大劳动妇女展示才干的重要方式。进入腊月,剪纸艺人们围坐在火炕上,手里的剪刀灵活穿插,演变出抓髻娃娃、年年有鱼等作品,烘托出红火热闹的节日气氛。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安塞剪纸艺术,受到新石器时代彩陶、汉代画像石、唐宋雕塑绘画的影响,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题材广泛,突出民俗。

春节前夕,走进安塞乡镇,剪纸已融入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窗花、墙花、鞋花、枕花,家家户户的房门、神龛上,还有粮仓、牛棚里都要有花,内容涵盖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人物故事,品类繁盛。

当代著名剪纸艺术家王西安是安塞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将传统技法和当代艺术融为一体,生动真挚,寓意深长。1991年,王西安曾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表演蒙眼剪纸《四羊闹春》,成为第一位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民间剪纸艺人。同年,她受邀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展演,靠着一张红纸和一把剪刀,征服了观众。当地人甚至以为剪刀里藏有机关。后来,她又多次受邀出国访问表演。

走进王西安家中,四面墙壁上造型各异的剪纸映入眼帘。窗边,72岁的老人正在阳光下剪纸,洪亮的声音里带着浓重的陕北口音。12岁那年,王西安接过母亲递来的剪刀,开启了“剪纸人生”。她创作的《秧歌队》《十二生肖》《安塞腰鼓》等作品,大量融合了民俗活动、舞蹈艺术、传说故事等元素。

这些年来,老人带出的徒弟遍布全国,她不但免费授课,还手把手传艺。在王西安影响下,女儿胡晓姗也成为安塞剪纸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和母亲当年不同,胡晓姗经常会利用网络直播向大家传授剪纸技艺。

如今,安塞区已成立20多家剪纸专业合作社,有剪纸相关艺人400余人,剪纸也被引入小学手工课。与此同时,当地还在积极探索民间艺术的国际化传播新方式,比如利用剪纸艺术制作动画微电影,组织优秀项目出国交流演出。

延安市安塞区文化文物馆馆长高杰说,随着春节申遗成功,全球将会掀起新一轮中国文化热潮,安塞剪纸将借助东风,研发出更多有创意、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不断提升中国非遗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