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过年,舞龙舞狮是必不可少的活动。龙,源自中国古代的图腾,代表吉祥、尊贵;狮子,则寓示着勇敢、力量与豪迈。人们用舞龙舞狮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带来好运和吉祥。春节期间,这两项活动经常相伴进行。
在众多舞龙流派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铜梁龙舞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大家喜爱。铜梁龙舞历史悠久,盛于清代,20世纪80年代后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华第一龙”。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以“大”为特色,追求灵活大气,展现磅礴气势。例如具有代表性的“大蠕龙”,长达50多米,24节龙身,寓意着24节气,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意蕴。
“铜梁龙舞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活动。”据铜梁龙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廷炎介绍,春节期间,人们通过舞龙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黄廷炎11岁开始学艺,师从沈俊声、赵海涛等老艺人。从1988年开始,他在继承传统龙舞技艺的基础上,将川剧吹打乐、戏曲功架等融入龙舞表演,使铜梁龙舞愈加精彩。
铜梁龙舞不仅深受国人喜爱,还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近几年来,铜梁龙舞团队先后到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向世界展示中国龙文化的魅力。
和舞龙一样,舞狮也是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表演艺术。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多在春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现存的狮子舞主要分为南狮和北狮两大类。南狮造型较为威猛,北狮则娇憨可爱。
河北是北狮的发祥地,而徐水狮舞当属“北狮之宗”。2006年,徐水狮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据徐水狮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利忠介绍,徐水狮舞分为“文狮”和“武狮”。“文狮”主要刻画狮子温顺的神态,如搔痒、舔毛、打滚等动作;“武狮”则表现狮子勇猛的性格,会有跳跃、踩球、钻火圈等动作。如今,徐水狮舞在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将“文狮”与“武狮”的技艺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狮子的活泼和智慧,又体现了耍狮人的威猛和勇敢。
王利忠1965年拜牛金玉为师学习舞狮,他在继承传统舞狮表演的基础上,创新技艺,将狮子的各种神态表演得生动逼真。1997年,他带领舞狮团赴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庆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他认为,徐水狮舞不仅是徐水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徐水狮舞还有着辉煌的出海故事。早在1953年,徐水狮舞团队就远赴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并获得集体舞蹈比赛一等奖。近年来,其海外影响力逐渐扩大,有越来越多国家邀请徐水狮舞团队参加文化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