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联合承办2025年吉林“新春消费季”暨人参消费新品首发活动,在活动的启动仪式现场,人参产品展区人头攒动,众多企业亮相,全方位展示人参文化及产品,百草之王焕发新“参”机。
通化是“中国人参之乡”,2024年1月—10月,全市人参产业实现产值340.14亿元,同比增长41.73%,预计2024年全年人参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近年来,通化市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高端、高值、高新的现代化人参产业体系。近日,记者走进通化市,了解这里的人参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种产销一体,圆了乡村“致富梦”
通化县金斗乡山林静谧、土质优良,林下山参蕴藏着勃勃生机。
“林下参虽然是人工播种,但是全靠自然生长,并且对环境敏感而挑剔。咱们通化恰好满足了林下参生长的所有严格条件,所以能生长出品质上乘的参。我种植的这片林下参,参龄都达到了15年以上。”通化县参宝林下参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田军介绍。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由当初的基础种植发展到现在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产品通过销售平台直接流向消费者,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收益。
“我种植林下参将近30年,靠种人参盖了房子、养了孩子,2024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杜田军说,“现在政府大力扶持人参产业,我经验丰富,更能放开手脚了,2025年又承包了3000亩林下参地,准备把合作社的种植规模扩大,带领周围村民共同致富。”
为助力通化人参产业发展,税务部门组建“参”情守护服务团队,走进山林,与参户面对面交流,详细讲解收入记账规范、增值税计算、发票开具等内容,帮助种植户降低涉税风险。同时,通化市税务部门还与当地乡镇政府紧密联合,共同制定了《农产品收购税收协同共治机制》《农产品自产证明开具管理制度》等,促进企业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合规。
目前,通化市各级税务部门与农业农村局、乡镇村委会签订协同共治协议18份,为100余户种植企业解决农产品收购中的涉税问题,更正错误的农产品收购发票价税合计445余万元。
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延长产业链可以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深加工层次,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为此,通化市大力推动企业以创新为指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开发生产人参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四大系列800多种产品,人参第二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实现了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的迈进。
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世界人参全株开发的先河,从单纯的制药企业成长为贯穿人参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集团,横跨药品、化妆品、健康食品三大行业。“在企业依靠现代科技、打造完整人参产业链的进程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政策为我们注入了更多动力。2024年,企业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00余万元。”公司财务人员崔雪连表示。
通化市税务部门整理《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指引汇编》《人参产业税收政策70问》等政策指南,分别梳理人参加工、销售等环节适用的税收政策,并通过“政策找人”机制,精准筛选人参产业上下游企业,根据行业、地域、人员身份等,分别匹配推送,全面覆盖全市400余户人参加工企业。
拓展新领域,迈向世界“大舞台”
东方红西洋参药业(通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和林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集人参及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出口贸易于一体,在开拓国内人参交易市场的同时,把目光瞄准海外市场,产品出口至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
“我们创新研发了中药饮片、健康功能食品、日化及化妆品、配方颗粒四大系列的人参产品,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年产值超过10亿元。”东方红西洋参药业(通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文科介绍。
为支持全市42户人参出口企业发展,税务部门以“税路通·北吉兴”服务品牌建设为契机,组建税务专班,细化支持跨境经营企业的服务举措,为企业提供《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帮助跨境纳税人了解东道国税收制度,并根据退税率的不同,帮助企业分别核算不同产品项目。同时,深入企业核实出口退税备案单证及退缴税情况,防范出口业务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
时下,通化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群的干劲儿正持续提升。国家税务总局通化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殷文表示,该局将以税收数据深度应用为突破口,把管理和服务贯穿人参产业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全链条中,为人参产业健康高质发展提供税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