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工资了,我这个月挣了3000多元。”“老王又给工坊拉来了新订单,今年不愁没活干了。”走进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的“小橘灯”共富工坊,里面一片欢声笑语,10多位村民围坐在机器旁,正熟练地加工、包装生姜产品。
当天是“小橘灯”共富工坊发工资的日子,村民口中的“老王”,是国家税务总局台州市黄岩区税务局派驻沙埠镇南胡村的第一书记王竞业。
建设共富工坊,搭建村企合作平台,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创新之举。黄岩区素有“橘乡”之称,以“小橘灯”命名的共富工坊,寄托着人们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望。
沙埠镇山地资源丰富,沙性土壤适合种植生姜,但由于地处偏僻,当地生姜常常滞销。近年来,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场以“小橘灯”共富工坊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实践正悄然改变着这里。
“要想富民一方,先要‘赋民以方’。”走进“小橘灯”共富工坊,王竞业向记者介绍,“在‘小橘灯’共富工坊,村民可以参与生姜的切片、晾晒、包装等工作,人均月增收近2800元。不仅如此,我们还与本地的生姜种植户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帮助周边村累计增收80余万元。”
然而,工坊初期运营并非一帆风顺。订单品种单一、订单量不稳定、当地农户积极性不高,面对一系列难题,王竞业第一时间联合沙埠镇多名党员先锋队成员奔走一线,在全区寻找高适配性企业,将生产线搬入偏远村庄,生产当地特色的姜米、姜膏等农副产品。
“农户们最初不太熟悉税费优惠政策,多亏了老王,在他的宣传和帮助下,我们的工坊省下了不少税费。时间久了,大家越来越信任老王,工坊与农户的合作业务也自然增多了。”南胡村党支部书记朱乐平告诉记者。
从采购生姜到加工姜类制品、再到产品外包装一体化操作,几年来,一盏盏“小橘灯”在沙埠镇相继亮起。如今的沙埠镇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生姜产业链,实现了村民、村集体、企业的三方共赢。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我又想着,能否依靠电商让沙埠生姜推销得更远更广呢?”在沙埠镇上的“众小满”农产品展示馆,王竞业向记者展示了他精心布置的直播间。借着电商发展的东风,王竞业与村里的年轻人组建起直播团队,帮助农户直播销售姜米、姜汁,通过数字经济“补位”乡村实体经济,让村民的手机化身“新农具”,让田间地头的直播成为“新农活”。
沙埠镇“试水”成功后,黄岩区于2022年启动实施“生态共富西部振兴”战略,全面铺开“小橘灯”共富工坊建设。如今,全区270余家共富工坊星罗棋布,村集体创收超800万元,让5800多名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驻村干部不仅要驻进村里,更要驻进百姓心里。‘小橘灯’共富工坊,照亮的不只是村民的致富路,更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王竞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