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增强税收优惠政策确定性和规范性

2025年02月05日 版次:06        作者:姜沐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落实这一要求,应分步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机制,维护法治公平的税收营商环境,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建议分步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政策确定性。一是推进清理违规返还的财税奖补。地方违规返还财税奖补会扭曲市场,企业在享受财税奖补期间,投资成本显著降低,但财税奖补到期后,一些企业会迁移至其他地区继续享受财税奖补,实际上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有限,并且加大了地方财政的压力。建议清理地方违规返还的财税奖补,禁止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通过不规范的财税奖补吸引企业入驻,对已承诺的财税奖补,按相关程序报批确定执行期,执行期满后停止执行。同时,建立健全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日常管理、退出、监督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滥用财税奖补或涉税政策。

二是调整优化现有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构建以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主、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统筹完善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政策体系。对于未到期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考虑调整优化税收优惠政策目录及相应条件,实行具有产业导向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已到期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评估其政策效果及延长优惠期必要性,确需延长优惠期的,报国务院同意批准。

三是强化优惠政策工具协调配合。优化调整直接税收优惠政策与间接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对于政策目标存在重复的,建议遵循税收中性原则,保留最适合的税收优惠政策,并配合其他政策工具使用,避免优惠政策频繁变动。例如,增值税优惠政策目标包括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扶持再就业、减轻重点行业税负等,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目标促进就业、鼓励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高度重叠,且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存在易造成抵扣链条断裂,建议合理组合税收优惠政策,构建以税收优惠、财政帮扶、金融支持综合配合的优惠政策体系,进一步简化增值税税制结构。

同时,建议严格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机制,增强执行规范性。由于各地对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不同,造成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为避免这种不统一造成的不同经营主体差别待遇,一是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章程,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政策解读,及时发布税收优惠政策指引,明确执行标准,确保政策传导不变形。二是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监督机制,深入检查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把关不严、落实不到位、程序不合规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切实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保证税收优惠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

此外,建议进一步加大全国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的推行使用力度,实现全国一个标准、一个规则、一个平台业务通办,降低企业办税成本;同时,应通过“政策找人”“一窗通办”等举措,精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政策享受的便利性,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