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占税收总收入的97%以上。全面优化纳税申报管理是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切入口。基层税务部门如何抓牢抓实纳税申报管理?笔者认为,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准期申报、账表相符、账实相符“三件事”。
准期申报:进一步加大征期宣传和提醒力度
近年来,税务部门牢固树立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线下服务上发力,持续加大政策精准推送、精准辅导等工作力度,持续压减纳税缴费次数和时间;在线上服务上发力,推广普及新电子税务局、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等智慧服务平台。纳税人申报数据实现由系统自动提取、自动计算、自动预填,报税成本进一步降低。国家税务总局周口市税务局统计显示,纳税人准期申报率基本达到95%以上,纳税申报及时性明显提升。
目前,纳税人准期申报率提升空间相对有限,且未准期申报原因较复杂。下一步,税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征期宣传和提醒力度,督促引导纳税人依法及时履行纳税申报义务,为提高征管质效夯实基础。
账表相符:帮助纳税人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错误
企业财务账簿与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及附表之间数据吻合匹配,是确保纳税申报质量的关键一环。目前,基层税务部门进行的很多数据分析和疑点扫描,均是以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及附表、财务报表数据为重点。从河南省推行的税收征管指数运行分析情况看,当前,纳税人申报表中票表比对异常、表内数据勾稽关系错误、不同税种申报表之间同一类数据不一致等现象仍然存在,利润表逻辑错误、资产负债表关键数据异常、批发零售企业未足额申报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年报与利润表期间费用差异较大等问题时有出现。
调研发现,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部分申报表受政策影响设计较为复杂,企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代理记账会计业务素质及敬业精神有待增强,主观故意的因素极少存在。推进账表相符,需要优化升级新电子税务局及核心征管系统,增加纳税人申报过程中提醒监控和校验阻断功能,帮助纳税人在申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错误;加大政策推送和办税辅导力度,帮助提升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能力;强化涉税中介机构监管,督促提升纳税申报真实性和规范性。
账实相符:提升查管互动质效、优化岗责体系设置
账实相符不仅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现和纠正纳税申报错误的关键,对确保纳税申报真实性至关重要。现实中,纳税人销售多、开票少、申报少,购销货物不一致等问题较多存在,受政策、资源、手段、人力和消费习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税务部门对企业“账实是否相符”问题,缺乏监控手段,难以全面掌握。以加油站为例,不少居民个人加油后主动索要发票的习惯尚未养成,银行系统与基层税务部门常态化数据共享的渠道尚未打通,税务部门对纳税人账表数据关注较多,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加油站的申报纳税管理。基于此,需要把推动纳税人账实相符作为优化纳税申报管理的根本。
还权还责于纳税人。落实实名办税“告知+承诺制”,用好“开业第一课”,引导纳税人合法合规经营;加大税收普法、合规经营宣传和涉税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弘扬依法诚信纳税的理念,促进纳税人增强遵从意识和提升遵从能力。
提升查管互动质效。着力提升核查工作质量,针对疑点问题,组织基层管理人员深入开展实地核查,真实掌握企业货物流、资金流等生产经营情况;对税务稽查、日常检查和疑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企业账实不符问题,及时制作管理建议书,明确薄弱环节,督促基层管理部门监督企业加强整改,做好查管互动“后半篇文章”。
增强聚数用数效能。依托“税费共治保障办法”,持续加大与金融、电力、住建、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力度,提升外部共享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比对分析质效,促使纳税人规范财务核算,依法据实申报。
优化岗责体系设置。对基层税务分局岗责体系进行优化完善,确保“调查核实纳税人纳税申报事项和其他核定、认定事项的真实性”这一职责具体到部门、明确到个人,层层压实监管责任。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周口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