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跨时较长的税费业务遇到征管人员岗位轮换,业务衔接不畅怎么办?
当缺乏经验的年轻税收管理员遇到复杂低频业务,如何防范征管风险?
当有限的征管力量遇到特殊行业海量涉税信息,如何提高监管的效能?
…………
对于这些普遍存在于基层税务局的难题,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的做法是:实施业务提级管理。
作为重庆税务部门“文书提级”首批试点单位,万盛经开区税务局探索将管理周期长、发生频率低、流程不规范的土地增值税税种管理、农产品核定征收管理、企业破产管理、报验户管理、社保非税管理、出口退税管理6类业务事项提级至科室负责,业务质效大幅提升。
“业务提级打破了基层管理的困局,将税务所自身难以处置的复杂税费事项提级到区局业务科室,实行专业管理和高效治理,有效推进了科所一体化,实现权责更为匹配、资源更优配置,促使征管基础进一步加强、征管效能进一步提升。”该局党委书记、局长叶飞表示。
超长期限业务上移
破解管理交接难题
基层税务所直接面对经营主体,是税费征管的“神经末梢”,工作成效直接关乎税费征管质量。
目前,万盛经开区税务局每两年进行一次税收管理员岗位常态轮换。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企业破产、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等部分涉税业务时间跨度长,这对轮岗的税收管理员持续管理提出挑战。
“业务科室人员配置相对稳定,重点岗位5年一换,重点部门10年轮换。所以,我们把那些耗时久、流程长的税收业务事项提级到业务科室统一管理。”该局征收管理科科长李白芸说。
以企业破产管理流程为例,从法院受理破产裁定书下达那一刻起,税务部门便参与其中,债权申报、资产盘点、债务核对直至最后税务注销环节,情况复杂的项目有时需要跟踪10年以上。如2018年4月,重庆万盛玻璃厂因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5月法院裁定受理。截至目前,破产清算事项尚未处理完毕,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还在执行中。“在业务提级之前,该企业破产清算程序历经8名税收管理员,每个管理员都需要从零开始全面了解企业的债权申报、资产清理处置、债权清偿、破产费用缴纳等情况。”该局法制科科长韩慧说,业务提级后,由区局法制科负责,一名公职律师全流程主办,完善原有欠缺的破产清算受理裁定书、宣告破产裁定书等基本资料,并针对此类破产企业建立专门台账,专人实时跟踪处理,对接法院、破产管理人、经济信息局等多部门,及时处理破产企业涉税事宜。
土地增值税管理周期同样很长,且与房地产项目紧密相联。企业在土地取得、开发建设、预售销售、清算申报、尾盘销售等多个环节都涉及土地增值税的征收,通常一个项目可能超过10年。“业务提级后,科室人员长期跟进同一项目,更精准运用扣除项目认定、增值额核算、预征率与核定征收率拟定等关键环节的自由裁量权,实现税收征管的精准高效,有效避免因人员频繁更迭带来的业务衔接不畅等问题。”该局税政二科科长罗昭隆说。
截至目前,该局通过提级企业破产管理、土地增值税税种管理两项跨时较长的税费业务至相应业务科室,清分处理各类历史数据,成功办理破产终结注销11户、破产和解1户、完成4个土地增值税清算项目补税600余万元。
复杂低频业务归口
破解广而不精困局
当前税收征管要求“既要管得广,又要管得深”,部分专项业务往往需要长时间积累。实际管理过程中,税收管理员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且承担着极为繁重的日常工作,面对少数复杂低频业务缺乏处理经验。“我们有9名税收管理员入职税务部门才2年,处于基本业务知识的学习积累阶段。社保非税涉及费种多、链条长、政策散、风险大、协调难,需要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储备。”该局社保非税科科长万娜说,将低频业务交由对口的科室负责,管理员能腾出更多时间专注处理日常的基础税费业务。
2022年2月,重庆万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联系主管税务所,要求重新对其自备电厂发电能源进行认定并退还多缴的电力基金,但发电能源重新认定涉及经信、发改委、能源、国家电网等多个部门。管理员无先例可循,自行摸索,工作进展缓慢。万娜说,业务提级后,科室重新梳理了政策要点,主动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建议企业分开核算燃煤与非燃煤发电,并全程辅导企业准备证明资料。2024年12月,该公司办理了400.32万元电力基金退费,这是重庆电力基金属地化管理以来第一户退还多缴电力基金的企业。
出口退(免)税政策复杂,涉及部门多、业务链条长,出口骗税风险高,管理难度大。农产品增值税管理涉及免税管理、收购发票及进项税额抵扣,是农产品发票虚开的重点领域,具有较大的管理风险。“这两项业务提级到区局直接管理,能够发挥业务科室政策优势,降低骗税虚开的风险,也能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该局税政一科科长康清波说。
“管理员遇到疑难罕见业务,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征管风险。”李白芸说,社保非税、出口退税、农产品核定征收业务提级以来,相关业务科室已核查处理12户出口企业的46条退税疑点数据、追缴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240余万元,解决26户非税事项业务。
数据信息监管集成
破解行业管理难点
从手写录入到网上申报、自动算税,从纸质发票到电子发票、全电发票……税收征管改革一直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但在实际税收征管操作中,流程规范方面仍存在着部分超出税收管理员解决范畴的问题,需要从更高层面协调推进。李白芸认为:“业务科室主动介入,厘清职责事项,发挥数据优势,进行集成监管,有利于对复杂事项的专业管理。”
以建筑施工项目的报验户管理为例,企业报验、预缴、核销全程网办,税源管理所参与度不高。“企业在电子税务局进行报验时,工程名称、合同金额等均可以自由填写,未与相关部门数据形成强制交叉比对,无法精准开展税源监控与风险预警。”该局万东税务所税收管理员周冲说,该所管理全区4400余户报验户,难以及时掌握项目真实信息,长期无法有效开展税源监控与风险预警,影响了税收征管的精准度与效率,导致税款征收存在潜在风险。
业务提级后,该局征收管理科将全区4400余户报验户纳入统一管理,逐一核实项目基础信息,在报验户报验后进行台账管理。“以前企业办理报验登记后,只要系统无风险提示,人工基本不会进行二次审核。”李白芸介绍,目前,该局已与区房改委、住建委、水利等多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税务部门依据项目管理台账,对企业完工进度开展实时监测、与企业报验预缴情况进行比对清理,确保项目管理清晰、相关税款及时入库。
截至目前,该局管理的4400余户报验户已建立项目台账,征收管理科已核销无效项目1000余户,同时明确报验户管理流程规范,初步实现集成化、专业化、团队化管理。
受访的多位税务干部表示,业务提级不仅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关键还在于厘清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把机制理顺,实现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干,让管理员忙得有为、干得安心。“提级不是减责任,我们正总结评估已提级的业务事项,在深入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中,进一步优化提级管理工作,凝聚科所共同抓基础征管的合力,在防范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同时,着力打造效能税务。”叶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