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慈溪市,小小的拖鞋“撬”动了大产业。数据显示,2024年,慈溪市拖鞋行业销售超20亿元,税收超40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5.09%、25.65%,实现双提升。近日,记者来到慈溪市拖鞋生产集中的逍林和桥头两镇,走访了当地的制鞋企业,探寻这一传统产业的生产活力与发展脉络。
选料、复合裁剪面料、制作鞋楦……经过精心加工,一双双精美的棉拖鞋“走”下生产线,被销往世界各地。“开年我们的订单量就挺可观的,1天生产的拖鞋有1万多双,销往阿联酋、日本等多个国家。”宁波紫曜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刚向记者介绍。走访期间,记者发现,不少制鞋企业对2025年的发展充满信心。“2025年我们要实现‘三新’目标,即扩充新产线、招聘新员工、设计新产品!”宁波胜利之鹰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戚忠恩说。
慈溪市拖鞋行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40年风雨,目前已经形成了集原料加工、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以慈溪市逍林镇为例,该镇有近2万人从事拖鞋生产加工,销售的毛绒拖鞋占全国80%市场份额。“逍林每年能销售拖鞋3亿双,如果把这些鞋拼接在一起,可以绕地球4圈半。”慈溪市逍林镇相关负责人说。
从房前屋后几个帮工围坐干活的小作坊,到年产拖鞋几百万双的大厂,拖鞋行业让老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然而长期以来,慈溪拖鞋行业以低小散企业为主,行业规范化程度低,企业核心竞争力弱、税收遵从度低等特征明显。“我们调研发现,在纳税环节,很多制鞋企业存在发票使用不规范、财务核算不健全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慈溪市税务局逍林税务所所长沈曙光告诉记者,由于拖鞋是日常生活用品,居民在购买过程中索取发票的意识不强,不开发票或以收据替代发票现象普遍存在。此外,许多制鞋企业未按照会计制度确认收入、成本,发生经济业务缺乏相应合同、费用单、物流信息单和出入库单等凭据,成本费用列支随意性大,事后追查困难重重。
为促进拖鞋行业健康发展,慈溪市税务局通过全链监管,重塑行业竞争力。“根据年度销售收入等标准,我们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微税源三类,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据沈曙光介绍,该局对重点税源企业组织专业团队,量身定制管理和服务举措;对一般税源企业,由税收管理员结合相关指标进行管理;对小微企业,联合属地党委政府共同管理,帮助企业防范税收风险。此外,该局进一步规范采集全链数据,开发行业风险模型,提升税收风险分析的精准度。
不仅如此,慈溪税务部门积极强化多方协同共治。一方面,联合慈溪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环保、经信等部门及行业协会成立“部门+网格员”协作管理服务机制;另一方面,支持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拖鞋行业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辅导、代理建账申报纳税等个性化涉税服务,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助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突破传统销售模式,打响自主品牌,是逍林拖鞋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慈溪市税务局局长金松表示,新的一年,慈溪税务部门将深入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持续规范拖鞋产业链税收征管,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老产业”走稳走好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