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婺源非遗“文化年”

2025年02月10日 版次:02        作者:余霖 程森男 查莉莉 本报记者 周宁

虽然春节假期已过,但正月里年味依旧浓郁。大年正月初八,“中国最美乡村”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非遗贺新春”活动仍在轮番上演。吴桥杂技演员技艺超群,身形灵巧,扣人心弦;激昂的锣鼓声中,婺派徽剧又热烈开场,精彩的打斗场面、高难度的戏曲动作、婉转灵动的唱腔,引得游客阵阵惊呼……

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婺源县开启“最美乡村过大年 婺源非遗贺新春”活动,一大批古老技艺在年味的氤氲中鲜活起来,宛如一幅流动的历史长卷,演绎着千年传承的盛景。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来婺源感受“非遗过大年”的游客超12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2%,综合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5.4%。

在婺源老街一家名为“甲路纸伞”的摊位前,几名外国游客在聚精会神地观看非遗传承人戴根盛表演的“油纸伞”绘制技艺。一笔一画,一色一彩,寥寥几笔,一幅精美的烟雨江南图便跃然伞上,让外国游客啧啧称奇。

戴根盛向记者介绍:“一把油纸伞经过选料、削架、上杆、穿线等近百道工序,才会有弹性且不易折断,能经受雨打风吹。”他表示,很高兴能借“非遗贺新春”活动向更多人展示“甲路纸伞”的传统技艺,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一传统技艺的文化魅力。

戴根盛经营的“甲路纸伞”已实现年产纸伞12万把,产值400多万元,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春节前夕,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提醒并辅导我们在网上办理电子发票申领、发票增量,感谢他们。”戴根盛说。

夜幕降临,非遗板龙灯和鳙鱼灯点亮了古村老街的夜空,绵延百余米的板凳龙浩浩荡荡热舞而行,时而蜿蜒、时而奔腾,所到之处,烟花绽放、鞭炮齐鸣,热闹非凡。灯彩打头,紧随其后的是甲路抬阁、江湾豆腐架,浩浩荡荡的非遗队伍在城区巡游。

国家税务总局婺源县税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婺源是非遗大县,共有52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72名乡土人才被认定为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相关企业从业人员1.5万余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我们应势而为,组建非遗项目服务队,主动走访非遗传承人,详细了解非遗企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涉税问题,梳理出《非遗行业涉税业务指引》,涵盖发票开具、税费优惠政策、风险防范等方方面面,为非遗文化传承尽一份力量。”该负责人说。

春节申遗成功带火“非遗过大年”。2025年春节,非遗游是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美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平台“非遗”搜索量同比上涨212%,“非遗体验”搜索量上涨387%,“非遗手工”搜索量上涨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