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菜“鲜达”粤港澳年货市场

2025年02月10日 版次:04        作者:本报记者 张聪

春节前后,贵州省赫章县海雀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排排鸡蛋被打包、称重、装箱,再装车发货至粤港澳大湾区。

赫章县海雀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杰介绍,基地每天要发出千件鸡蛋到香港、广州、深圳等地。这里的鸡蛋新鲜、口感好,深受粤港澳消费者青睐。

“好山好水好生态成就了鸡蛋好品质。”周杰说,赫章县地处贵州毕节的乌蒙山脉,高原大山、富林富氧等良好的生态和气候优势为蛋鸡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公司建有三个蛋鸡养殖基地,承包经营两个养殖基地,养殖青年鸡40万羽、蛋鸡90万羽。养殖场均采用行业先进成套全自动化蛋鸡养殖设备,并严控选种、防疫、进料环节,杜绝抗生素、激素等残留问题。赫章县海雀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平山基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之一,绿色优质的“海雀”牌产品很快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公司位于曾经‘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在党和国家的倾力帮扶下,这里已经走上乡村振兴路。作为辖区内‘5连A’的纳税人,我们曾通过‘税银互动’获得300万元贷款。享受到国家好政策,也要带动周围群众增收致富,这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周杰说,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优先考虑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务工。目前已帮助平山镇和安乐溪乡500多户农民解决了务工问题。

同时,赫章县平均海拔1996米,非常适合种植高山冷凉蔬菜。在贵州蔬菜集团毕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松林坡乡蔬菜基地,地里连片的香葱郁郁葱葱,自动化喷灌设备定时浇水,村民忙着采葱、分拣、捆扎香葱。该公司副总经理阮利坤介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松林坡乡蔬菜基地有4000余亩。每天采收的红菜薹、香葱,大部分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黔菜出大山,不仅丰富了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菜篮子”,也鼓起了贵州农民的“钱袋子”。自东西部协作以来,毕节市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让越来越多产自乌蒙山的农特产品翻山过海,走进大湾区市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截至目前,2024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第十二批)认定名单,贵州共有108个生产基地入选,是本批次认定数量最多的省份。

据了解,春节期间,产自贵州的新鲜蔬菜通过货车、高铁或飞机被运往粤港澳大湾区,为那里民众的餐桌增添了浓浓绿意。贵州税务部门精准对接冷凉蔬菜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征纳互动及时化解企业办税疑难和政策疑问,通过纳税信用信息共享,帮助蔬菜种植企业及时获得贷款,解决其资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