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广安市税务局建立纳税人涉税事项容缺办理“三色”监管平台,通过“先受理后补正”的容缺办理机制和全流程闭环智能监管体系,实现便民服务加速,筑牢风险防控安全网。平台运行几个月来,收到较明显的成效。
容缺办理存在监管问题
税收事项容缺办理,是指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到办税服务厅办理涉税事项时,如果相关资料不全,可在其承诺限时补正后,即时办理业务。为推进容缺办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广安市税务局于2024年2月印发了《涉税(费)事项容缺办理实施方案》,集成117类270项容缺办理业务,明确办理规范、适用规则、操作指引,为容缺办理业务提供指导。
涉税事项容缺办理提升了办税效率和纳税人办税体验,但也存在相应的监管问题。广安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彭靖森说:“我们不仅要在业务办理中做到高效服务,更要加强后续监管。”
以往容缺办理事后监管工作大多依靠税务干部人工跟踪,比如,纳税人缴费人在办理申报时相关资料未加盖公章,容缺办理业务后,税务干部后续主要靠人工跟踪对资料进行补正,如因税务干部遗漏或纳税人遗忘导致资料未及时补正,税务部门也未及时撤销该笔申报业务,就会导致申报业务缺乏有效文书依据,引发申报有效性、税款真实性、执法合规性等风险。
广安市税务局聚焦这一监管薄弱环节,整合数据,创建容缺办理“三色”监管平台,使容缺业务办理更高效、监管更精准、风险更可控。
创新“三色”监管平台,解决监管问题
容缺办理“三色”监管平台,就是依托税收大数据,建立容缺办理电子登记台账和“红黄绿”三色监控预警系统。当纳税人缴费人办理容缺业务时,该平台通过税收大数据,检索其信用等级等情况,预检其容缺办理资格。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税务干部在预警系统中录入其纳税人识别号、联系电话、容缺资料、补正期限等信息。“红黄绿”三色监控预警系统可根据纳税人缴费人容缺资料补正期限,自动发出“红黄绿”三色预警。按政策规定,容缺资料补正期限为20个工作日,在补正到期日前3天,系统发出绿色预警;对逾期未补正容缺资料的,发出黄色警告;对逾期且经责令补正仍未补正资料的,发出红色严重警告。
广安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局长黄利君介绍,平台发出“红黄绿”三色预警后,税务干部会根据预警类别,采取跟进管理措施。对于绿色预警,税务干部通过税企互动平台、电话等,提醒纳税人缴费人在期限内补正资料;对于黄色警告,税务干部则将相关纳税人缴费人纳入“容缺办理灰名单”,责令其限期补正资料,在该年度信用等级评定中按照“未按规定(期限)提供其他涉税资料”的规定扣减纳税信用积分;对于红色严重警告,除了将纳税人缴费人纳入“容缺办理灰名单”外,还要核查其已容缺办理的事项,对不符合办理条件的予以纠正,在该年度信用等级评定中按“不如实反映或拒绝提供涉税资料”规定扣减纳税信用积分。
容缺办理资料补正率达100%
黄利君表示,容缺办理“三色”监管平台运行后,办税服务厅干部受理容缺业务时可一键实现资格审核、台账汇总、补正预警等,不仅大幅减少了工作量,还有效避免纳税人缴费人资料补正逾期导致的信用降级等风险。
2024年底,广安市税务局干部看到容缺办理“三色”监管平台发出一条绿色预警,原来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分公司项目部在此前申报缴纳耕地占用税时,由于公司主要办公地点在南充市,且临近申报期限,于是通过容缺办理服务在纳税申报表未加盖公章的情况下完成了申报。补正期限即将到期,该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年底工作忙,忘记补正资料,触发了绿色预警。税务干部立即电话提醒,该公司2日内通过邮政寄递方式补正了资料,避免了信用扣分风险。
容缺办理“三色”监管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为180名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容缺办理事后监管服务,50户企业触发预警,资料补正率达100%。
广安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杨表示,容缺办理“三色”监管平台是该局推进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加强容缺办理监管的创新探索,通过“制度规范+数智赋能+信用护航”的全链条管理,夯实了征管基础,防范了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