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春潮涌动。在全自动化生产线的机械臂前,在重大项目现场的焊弧声中,在激情奔涌的“晋创谷”里……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山西考察调研,为山西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锚定转型发展不松劲,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合力奏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全方位转型的奋进曲。
近日,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三晋大地,探访山西如何蹚出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子,感受山西从“煤城”到“绿都”、从“重工”到“智造”、从“原材料”到“高精尖”的华丽蝶变。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
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考察山西时便给山西布置了这道发展大题。
如何破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
走进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热火朝天,一卷卷加工好的“手撕钢”(一种超薄精密不锈带钢)成品整齐排列着。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该公司考察时对公司提出殷切希望:“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几年来,山西太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材料为己任,锚定新产品及新工艺研发,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新突破。2020年8月,“手撕钢”厚度轧至0.015毫米,实现世界首创;2023年4月,以“手撕钢”为原料的精密金属掩膜版基材实现量产……无论是“高大上”的航空航天、高端电子、新能源领域,还是“高精尖”的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到处都有太钢“手撕钢”的身影。
“这中间,少不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一项政策,去年就帮助我们缓解了430多万元的资金压力。”企业财务负责人张瑞婷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为帮助企业在创新中加速成长,山西省税务部门与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定期走访企业问计问需,运用税收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帮助企业精准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数据显示,2024年度,山西省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259.21亿元。其中,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和成果转让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83.46亿元,支持破解“卡脖子”难题和科技人才引进及培养的政策减税降费2.85亿元,支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政策减税56.68亿元,为山西省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重点产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截至目前,山西省共建成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2家、省重点实验室17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33家、省市两级新型研发机构155家,层级多样、品类齐全的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特种钢材料、超高强度碳纤维、碳化硅衬底、锂电池隔膜、钠离子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等,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成为山西新的经济增长点。
“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和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走进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储煤场,就煤炭保供和清洁低碳发展进行调研。他强调,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为承担着太原、晋中和武宿机场2400万平方米年度民生供暖任务的用煤大户,瑞光热电公司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冬季取暖刚需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三年来,瑞光热电公司持续探索火电厂的低碳发展之道,走出了一条让煤炭由“黑”变“绿”的新路子。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在瑞光热电公司燃料智能化管控中心,燃煤管理的全过程完整呈现在监控屏幕上,运煤车采样、化验、锅炉燃烧……一切均由智慧系统进行调控。用大数据计算最佳燃烧数值,实现煤炭充分燃烧,真正把煤用精细、烧彻底。
瑞光热电公司副总经理董鑫介绍,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低碳转型,降低了用能成本,保障了能源安全。“近年来,公司节能减排资金累计投入4亿多元,通过锅炉智慧燃烧及能效提升技术改造,提高机组热效率,降低供电煤耗,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综合节煤约2克/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3000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900吨。”他说,2024年公司完成供热量867万吉焦,达到历年最高,也达到国内同等规模机组供热能力最大。
来自山西省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十四五”前3年,山西省淘汰落后煤电机组245万千瓦,完成煤电机组改造6565万千瓦,建成投运6台百万千瓦机组,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煤电机组约50%,平均供电煤耗比2020年下降12克,现役煤电机组100%达到燃气级排放标准,建成11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全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9%,降幅居全国前列。
瑞光热电公司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其主管税务部门国家税务总局晋中市榆次区税务局第一时间开展政策解读及申报辅导,为企业及时足额享受环保税减免优惠提供助力。在环保税等绿色税制引导下,瑞光热电公司主动转变观念从“要我减排”到“我要减排”,在环保技术研发上深耕细作,加大环保设备更新升级,真正让“黑色煤炭”实现“绿色发电”。
“看得见的政策红利,为企业加大环保设备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实现绿色生产提供了动力。”董鑫介绍,企业将有序推进实施电动车换电运输项目,利用清洁能源汽车运输燃煤,解决燃油燃气车辆运煤进厂的污染排放问题,坚定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近年来,山西省税务局充分发挥资源税、环保税等绿色税制在节能节水和环保方面的引导调节作用,坚持激励惩戒结合、管理服务并重,持续释放绿色税收效能,推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能源发展和绿色转型正加速推进。目前,山西的氢能重卡已首次在中远距离实现纯商业运营;地热能、生物质能加快发展,运城市庄上村已建成首个“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
“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
滔滔黄河水,在山西蜿蜒流淌近千公里,既形成了气象万千的绝美景致,也伴生着困扰人们的治理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有着“三晋母亲河”之称的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等情况时指出,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
为了使汾河逐步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山西省打响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攻坚战,努力让汾河成为滋养沿线群众的幸福河。汾河万荣段是汾河汇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据运城市生态环境局万荣分局工作人员介绍,汾河入黄段湿地面积有2000多亩,近年来通过打造生态湿地,降解水中有害元素,实现了汾河“一泓清水入黄河”。
运城盐湖具有4600多年的开采史,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和重要历史价值。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运城盐湖时强调,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运城因盐而起、因盐而兴。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运城开始生产化工产品,污染加重、过度开采等弊病随之而来。近年来,运城市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实施“退盐还湖”,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因地制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助力盐湖生态恢复,当地税务部门成立“盐湖管家”专业顾问团,全程关注、精准辅导,强化对盐湖周边关停搬迁的工业企业的税务管理服务,推出“一企一策”机制,为搬迁企业创造更多便利,为关停企业把好注销清算关,宽严相济,确保企业搬得走、迁得出、关得了的同时,有力维护国家税收利益。
“过去,由于周边村庄随意倾倒垃圾,企业污水直排鸭子池,造成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目前,我们正借助潜流湿地工艺,实现鸭子池水体的净化,通过潜流湿地出水的水质能达到Ⅳ类水标准,盐湖周边的生态也有了明显改善。”鸭子池水生态项目技术主管张岩介绍说。
运城市全域处于黄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也是汾渭平原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山西省税务部门与省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沟通,规范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加大对风力发电、光伏电站等项目用地和各类损毁耕地行为的征管力度,耕地占用税征管质效明显提高,实现了耕地面积的连年净增加。
山西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任征表示,全省税务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按照税务总局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坚持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一体贯通,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