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效能的基层探索

2025年02月26日 版次:07        作者:王幽之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数据具备的信息访问功能高效且便捷,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分析和处理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税务机关便捷获取、运用纳税人的涉税信息,破除个人所得税在征管中的信息壁垒。国家税务总局保定市竞秀区税务局以综合所得为突破口,推动大数据技术与个人所得税征管相融合,积极提升税收征管效能。

管理中的一些难点

涉税信息难以充分掌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收入情况的判定,主要依赖扣缴义务人、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数据,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目前也只能利用已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比对。例如,汇算阶段是否完全归集了预扣预缴阶段申报的收入、纳税人填写的“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是否超过政策规定比例。但是,伴随新业态的发展,平台经济崛起,自然人获取收入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想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检验纳税人的收入、扣除等涉税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目前还是有难度。

纳税人退税审批核查较难。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中,笔者曾遇到,部分纳税人选择经常居住地作为汇算地,申报过程中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写不正确,导致退税金额不准确且远超出系统试算退税金额,经与部分可以查询到电话的纳税人联系,其填写金额与事实确实不符,但审批驳回后,纳税人仍多次重新申请,其所在扣缴单位不是本地区税务机关所管辖范围,对其核查困难较大,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部分风险指标设置不太合理。在事后抽查阶段,税务干部需要就大数据识别的风险点与纳税人直接沟通,然而部分指标设置不尽合理。例如,子女教育中的监护信息,有些纳税人与子女不在同一户口本上,系统提取疑点时,会认为双方不存在亲子关系。税务干部需要联系并辅导纳税人提供能证明亲子关系真实性的材料才能完成事后抽查任务,但实践中纳税人有时不太愿意配合,不利于工作有效推进。

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有效监控,盯紧扣缴源泉。保定市竞秀区税务局结合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单位底册,对全区17279户扣缴义务人明确了个人所得税扣缴流程、环节的具体标准。在管理过程中,利用底册对扣缴义务人的相关工作流程进行核查比对,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监管力度,也进一步拓展了监管范围,实现对一些隐蔽性税源的科学管理。

合力出击,守好汇算窗口。综合所得汇算申报期间,需处理大量的申报数据,保定市竞秀区税务局建立与公安、住建、市场管理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交换制度,着力搭建常态化、规范化的信息传递共享渠道;充分发挥地方综合治税的沟通协调作用,确保税务机关能够及时获取相关涉税信息并建立台账,推动构建“信息互通、资源整合、数据共享”的税收共治格局。

防控风险,创新管理模式。制定“双高”人员、重点人员巡检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税务”、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展利用其他税种信息、第三方涉税信息,提高风险分析与识别的主动性,系统总结各类风险疑点,对申报重点对象的风险按高低进行排序,实施分类化差异化管理,增强日常管理的精准性和指向性。

继续努力的方向

转变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将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心由事后向事前侧重,同时注重部门协作与数据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关注政策宣传、流程辅导、提示提醒等前期基础事项,防患于未然,从根源上夯实管理能力;管理方式由单一向综合转变,打破由个人所得税部门全程负责单打独斗的传统局面,充分发挥法制、风险、纳服、征管、稽查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提升个人所得税管理专业化水平。

建立自然人纳税人的专门数据库。研判自然人纳税人的遵从程度,需要尽可能全面地采集更多相关信息,包括家庭成员关系、住房、贷款情况等,因此建立可以及时调配、分析更多信息的自然人信息大数据库十分必要。建议在自然人电子税务局中,添加以自然人纳税人的识别号为基础的“一人式管理”功能,可以快速清晰地了解自然人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从而提高税务机关对自然人纳税人的征管质效。

建立自然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建立自然人纳税人专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议上级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编制与之匹配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统筹进行个人所得税相关风险的预测和管理。标准化、合理化的风险指标体系是评估风险的基础,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处理均能按照配套的应对方式进行。同时,依托大数据分析,对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特殊人群开展重点评判,收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对填报错误、涉税风险在自然人电子税务局、个人所得税App预警弹窗提醒,从根源上减少和化解风险。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保定市竞秀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