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出现一系列和新质生产力密切关联的新词、热词:6G、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具身智能……
在回顾2024年成绩时,报告指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在介绍2025年工作任务时,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站在“春天的起点”回望,许多代表委员都有一段与新质生产力同行的故事。
深耕传统制造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过去一年带领天工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研究、技术投入,目的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不懈努力之下,天工顺利拿到了中国第一张北美压铸协会的认证,也是世界工模具钢最高的认证。“这为我们的材料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朱小坤说。
“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带动营业收入增长38%,超5000名车主享受到车购税减免政策。”谈起2024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启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麒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她表示,作为传统产业从业者,过去一年一直在积极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将高新技术与农业相结合。“新质生产力在农业方面有相当部分体现在育种上,我们把各种养殖数据汇聚起来,形成大数据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大提升了育种效率。我们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出的‘中新’北京鸭,实现了肉鸭种源的自主可控。”他说。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经济“进”的步伐坚实有力,产业升级有新进展,创新能力有新提升。比如,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4%,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
过去一年,税务部门持续深化“政策找人”,落实落细税费支持政策,着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智能匹配优惠政策与适用对象,开展政策精准推送4.02亿户(人)次,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26293亿元,有力支持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政府工作报告用700多字的篇幅,明确了2025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
“未来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卫东表示,现在西永微电园聚焦电子信息“主赛道”,已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品牌整机,从硬件生产到软件研发的智能终端产业链。“未来,政府部门和企业协同发力,创新的土壤一定会更加肥沃,结出的果实会更丰硕。”杜卫东说。
“报告多次提到制造业,这让我们备受鼓舞,也感到责任重大。”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验检测中心副主任邵洪婷说,“数字化转型投资大、周期长,需要攻克很多难点。报告从制度层面一体谋划部署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举措,让我们更有信心攻克技术难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全国人大代表、工大高科董事长魏臻表示,工大高科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持续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智能化矿山、智慧铁路等工业领域,以自主研发的工业视觉大模型、工业铁路无人驾驶与自动编解等技术创新推创新,真正解决工业场景中的实际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认为,当下已进入人工智能重塑百行千业的重要发展节点,建议加力政策精准“滴灌”,推动人工智能从“通用”到“行业专用”。在资金支持上,建议综合运用贴息贷款、补贴等方式,降低传统行业应用智能工具的门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双向发力,加快出台实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中,就包括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