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

孟广禄:把京剧“唱”进年轻人心里

2025年03月10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刘晨曦 孙晓斌

当京剧的锣鼓点撞上动画电影的视觉奇观,横跨舞台与银幕的“哪吒热”掀起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热潮。最近,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担任总顾问的原创儿童剧《哪吒闹海新传》,与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以“一戏一影”的双生形态,演绎了传统文化IP的破圈之路。

正值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接受了本报专访,谈了他对传承、创新京剧艺术的感想。孟广禄致力于推动京剧的传承与发展,用技术手段和富有时代感的表现形式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青年群体参与文化传承,把京剧“唱”进年轻人心里。

传统艺术要主动拥抱青年群体

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孟广禄提倡“先继承后创新”。他说:“京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与时代共鸣。我们常说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守住京剧的魂——‘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的精华不能丢;创新不是传统与现代的简单拼凑,而是找到传统艺术与现代的契合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艺术融入现代审美,用京剧艺术反映时代精神。”

孟广禄介绍,他和团队创新编排的历史剧《郑和下西洋》,就是以京剧形式,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排的剧目,其中融合了交响乐、音乐剧、民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历史剧《钦差林则徐》中,他们也加入了多媒体舞台技术,用年轻人熟悉的视听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孟广禄认为,传统文化要主动拥抱青年群体。在抖音平台,他拥有众多粉丝。他说,近年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还让京剧艺术走向了国际舞台。京剧的接力棒要传递下去,必须要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门艺术,让京剧真正“唱”进年轻人心里。

“近年来,我们也在推动京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公益演出和短视频平台,让更多孩子觉得京剧‘酷’,而不是老古董。”孟广禄说。他积极鼓励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表达,用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表现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再创作。

做自然成熟的果子,而不是被“催熟”的果子

在几十年艺术生涯中,孟广禄始终秉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并多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和梅兰芳金奖等。2025年春节,孟广禄第25次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第29次登上新年戏曲晚会的舞台。回顾自己的从业经历,孟广禄很感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热爱让他在几十年的坚守中收获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可。

同时,他也深刻体会到,京剧艺术传承需要后继有人。“敬老人、推新人”,青年一代是京剧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要继承传统就必须深入学习经典剧目和表演技巧,掌握传统艺术的精髓。“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求我们表演的作品立得住、传得下。”在他看来,京剧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延续。

对于青年人的培养,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年轻演员要耐得住寂寞,练就真功夫,做自然成熟的果子,而不是被“催熟”的果子。他说:“学艺过程中没有真正吃过苦,就很难尝出甜的滋味。”在他的影响和传授下,越来越多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京剧传承的新生力量。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离不开政策支持

谈到税收,孟广禄坦言,公益性文化院团的资金压力一直存在。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可谓雪中送炭。比如,疫情期间,国家对文化演出行业免征增值税,部分地方还减免了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让他们能把更多资金投入剧目创排和演员保障。此外,针对京剧非遗传承人的个人所得税优惠,也让老一辈艺术家更安心地授艺传道。

在互联网加持下,京剧等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希望京剧能真正成为“世界的语言”。他说:“我们正尝试与交响乐、电影等艺术形式跨界合作,并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推动海外巡演。”他建议税务部门能进一步简化跨境演出涉税手续,提高中国戏曲“走出去”的效率。

孟广禄期待税收政策能更加精准地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尤其是加大对民营戏曲社团的扶持。他建议,国家可以设立专项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随着近期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等文件的出台,他也期待在政策扶持下,传统文化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