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神话:悟空》带火了山西省的古建游,在山西各地迎来泼天流量和大量游客的同时,文物古建也面临日益紧迫的保护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李骏虎,多年来一直关注文物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他聚焦文物古建旅游热中的文物保护问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积极宣传推广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
李骏虎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文物。今年全国两会,我提交的提案依然与文物保护有关。”他建议向社会公布重要文物的开放程度标准,同时提高文物数字化展陈质量。
文物古建旅游发展需坚持“保护第一”
作为一位作家,李骏虎出版过8部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4部散文集、评论集和随笔集,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及赵树理文学奖荣誉奖等,著作颇丰。
在他看来,文学创作要关注现实,要能够触碰或推动解决当下社会问题,这是文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李骏虎提交了《关于集全国之力加强山西不可移动文物抢救保护的提案》,完成了《用好用活文学资源,推进山西文旅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相关建议后续得到落实,推动了山西不可移动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2024年,《黑神话:悟空》带火文物古建游后,李骏虎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面对泼天流量和慕名而来的大量游客,迫于舆论压力开放了许多原本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古建,或者超时、超量接待游客,给文物保护带来了一定风险。如何统筹好文物保护和文旅开发的关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还是要坚持文物‘保护第一’,文物古建一旦因过度开发遭到损坏,就无法完全恢复原貌。”李骏虎对记者说,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开始施行,新法严格落实“保护第一”,强调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突出社会效益。各级政府和文物、文旅部门、管理单位一定要把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挺在最前面,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理念,做到不违法、不违规,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发利用。
向全社会公布重要文物开放程度标准
在文物古建旅游火热的当下,李骏虎建议向全社会公布全国重要文物开放程度标准,明确绝不能开放、限时开放、限流开放等不同类别,让文物开放更加透明化、制度化。
近两年来,李骏虎常带团队下基层调研,与一线文保工作者交流,收集他们的意见建议。在实地调研中,他发现山西的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遍布各地,有许多都保留在乡镇,保护的资金、技术人员都相对缺乏,尤其是彩塑、悬塑、壁画等珍贵文物历经千百年岁月,相当一部分险情严重,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因此,在文物古建游大热的形势下,他认为文保单位不能盲目跟风,不切实际对外开放,而要在文物保护的大框架下,明确各类文物的开放程度,分类施策。
李骏虎说:“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研究梳理全国重要文物存在的险情、受保护程度、可承受开放时限与接待流量,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并在文保单位门口展示醒目标识。现在的游客和网民文化素质高、法律意识强,公开发布文物开放程度容易形成全社会共识。”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的文物保护情况,在全国文物保护现状中很具有代表性。李骏虎在这片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土地上,写出了不少含金量高的调研文章,比如《欲从源头看文明,可在山西映中华》《黄河边上的行与思》等,他希望以推动山西文物保护为例,带动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不断进步。
用好数字技术增强游客审美体验
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保单位,是否意味着不能发展相关文旅产业?李骏虎的回答是否定的。他提出,全国各地文保单位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提高文物数字化展陈质量,建设更多数字化复制品展览馆和沉浸式体验馆。
“时下的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审美体验比文物实体更多元,呈现角度更多维。”李骏虎说,对文物险情严重、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来说,建设数字化展览馆和活化体验馆是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2024年,他提出的《依托国家博物馆推动海外国宝数字化回归》等4篇社情和建言,均被全国政协采用。
除了运用好数字技术,讲解水平的提升也能丰富文物古建旅游体验。李骏虎建议,各级文保、文旅部门可以指导文保单位提升讲解水平,讲好文物故事,让游客获得欣赏文物本身之外的更多审美体验。
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必须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李骏虎深知,文物的活化利用以及数字展览馆建设,都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和文旅产业的投资。不论是专项文化资金的投入,还是支持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都需要税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因此,税收在文物保护和文旅产业发展中作用极大。”在采访的最后,李骏虎说,他期待国家能够进一步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扶持力度,更好促进文保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