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田永平的税收情缘

2025年03月10日 版次:08        作者:本报记者 陈永康

走进位于四川泸州的田永平家中,老人正坐在阳台上,注视着不远处江面上的一艘货轮。108岁的田永平是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离休干部,也是目前全国税务系统最年长的离休干部。我们的到来,让老人的思绪从远处的货轮,回到了自己从前的经历。

“那时候,为了收几分、几毛钱的税,我们常常顶着大太阳,翻山越岭,中午就着河水啃馒头,条件很艰苦,但是干劲儿很足。”回忆起“税月”往事,田永平说,那些情景他至今难忘。

扎根西南

田永平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安丘县田家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工作。1949年4月,他作为普通战士参加了渡江战役。战争胜利后,田永平进入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培训。1949年底,他所在部队奉命开进西南地区执行剿匪任务。

在湖南、湖北等地经过2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田永平随部队到达了四川泸州。1950年1月,他就地转业到川南税务局,当年4月又被调到简阳县税务局,担任禾丰税务所所长。从此,田永平踏上了为新中国建设聚财收税之路。

当时,西南地区反动势力猖獗,经常袭击地方政府,阻扰税务人员征税。同时,残留的国民党特务也企图破坏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不断制造各种困难和危险。作为税务所所长,田永平不仅担负着组织税款征收的责任,还得保护税务所同事们的安全,“担子很重,也很危险”。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财力支持。简阳工业基础薄弱,税源零星分散,税款都是以圆、角、分来征收和计算。“每1角、每1分税款都汇聚成为建设新中国的力量。”田永平说,为了实现颗粒归仓,再多的付出都值得。

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雨天,田永平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是从这个场镇赶到那个场镇,早出晚归,日平均步行几十公里。有时为了收税,三顿饭都没有保障。

收税时,为防止土匪袭击,上级部门还专门派人监视土匪的行动。“当时我们一边收税,一边配合部队剿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能逐一攻克,顺利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田永平说。

相濡以沫

当时的田永平,经过部队的锤炼,又新到一个工作岗位,有干劲有闯劲,每天带领税务干部走村串户,将征收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此前田永平一直跟随部队走南闯北,转业到地方后又一心扑在工作上,到了36岁还没有成家。小伙儿未婚的事也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同事们积极牵线搭桥,把在同一个税务局工作的年轻姑娘蔡永琼介绍给他。因两人相差14岁,田永平又是外地人,起初姑娘的父母并不赞成。但这对年轻人没有放弃,最终还是说服了父母。

1953年7月1日,经过几个月的恋爱,田永平和蔡永琼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他们从同事变为奋斗在税务战线的伴侣。田永平在家里对妻子百依百顺,但干起税收工作来却十分较真。他不但原则性强,工作起来也十分严格,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都很尊重他。

一路走来,田永平先后担任成都地区的禾丰、简城、养马、石桥、红塔等税务所所长。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田永平都非常认真负责。

1977年,田永平从简阳县税务局退休,1982年转为离休。2021年,与老人相濡以沫60多年的爱人离世后,田永平的儿子把他从成都接到泸州一起居住。

温暖延续

在田永平的衣帽柜里,整齐叠放着一套税务制服。那是成都市税务局为他送去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一次走访交流中,田老说,近些年在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中,时常看到身着蓝色制服、服务在税收一线的税务人员。1977年退休时,税务干部穿的还是棉布衬衣、中山装,他还未穿过税务制服,想有一套税务制服。”成都市税务局老干部处处长彭玲说。

2024年5月,田永平107岁生日之际,成都市税务局组织了一个慰问小组,驱车200多公里到泸州看望老人。在田永平家中,成都市税务局二级巡视员程青为老人送上了一套崭新的税务制服,并感谢田永平为成都税务工作作出的贡献。

虽然已离休40余年,田永平依然十分关注国内国际、税务系统大事。每天起床打开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晚上7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已成为老人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近期有哪些热门新闻,他都能说上几条,而且思维清晰。

同时,老人还十分关注税务部门的发展。这些年,得知网上办税缴费成为主流,纳税人缴费人“不出门也能轻松缴费”,田永平十分欣喜,并感慨税收征管和服务的日新月异,让“群众办税越来越方便了”。

几年前,田永平100岁大寿时,一家四代20多口人聚在一起,为老人举行了百岁生日宴。田永平穿着喜庆的服装,与家人一起拍下了全家福。大家纷纷送上祝福,老人也乐得合不拢嘴。

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老人时常教导晚辈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全家福的定格,不仅是一个幸福瞬间的记录,更是对家族精神与传承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