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乌鲁木齐)分中心副主任王威表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建议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加工储运税收抵免,降低粮食产业链相关企业的成本,从而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淑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淑媛认为,确保农民种粮有稳定的预期收益,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希望进一步加强对粮食主产区重点作物销售价格的调控和保护,制定更加合理的价格政策,保障农民从粮食生产中获取应得的收益。
“要扶持畜牧业、渔业稳定发展,支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河北省杂交谷子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赵治海介绍,目前我国优质饲草自给率不足60%,进口苜蓿、燕麦草等成本高昂且供应不稳定,已成为制约畜牧业降本增效和粮食安全的瓶颈。他建议一方面将饲用杂交谷子纳入国家种业振兴重点工程;另一方面在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布局现代化谷草颗粒加工中心,对东南亚返销干草实行“保税加工”政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建议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牛路水村妇联主席房奕玲表示,随着种养规模的增加,办税需求量也随之上升。她建议税务部门将便民办税服务点全面延伸至村委,让村民“足不出村”便可高效办成涉税事,为特色乡村产品“出山”再助力。
除了扎根“土”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八一片区党委书记、五一村党支部书记许光园,带领五一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引进专业旅游公司,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让五一村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索路上,国家税务总局永安市税务局从税收大数据入手,为村里精准筛选推荐经营水平高、诚信纳税的旅游企业,让我们与这些企业放心大胆地合作。”许光园说。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东山县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表示“倍感振奋”。“国家税收政策支持创业发展,是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动力来源之一。”他介绍,当地税务部门紧扣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广“智慧税务”办税缴费,深入开展“开业第一课”宣传辅导,让广大渔民轻松实现“指尖办税”,为返乡创业青年铺设了发展快车道。“未来,澳角村将持续做好‘海’的文章,也希望税务部门在政策辅导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林华忠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建议,要不断优化乡村主理人这个队伍,吸引有经营经历、有大学学历、有干事阅历的优秀青年从城市回到乡村来,同时积极培育现代新农人。
“青年人才是最具活力的战略储备资源。”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宁蒗恒泰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宁蒗县“2700”苹果基地党支部书记鲁权建议,希望政府在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储备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