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税务:“7+10”筑起企业合规管理“堤坝”

2025年03月12日 版次:03        作者:尤雪莹 岳瀚诚 本报记者 陈永康

税务部门如何提升征管效能?企业如何保证合规经营?共治力量如何有机整合?……

面对基层税收征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绵阳市税务局的做法是“构建预防性税务合规管理体系”。

2024年,该局构建起先进制造业预防性税务合规管理体系,推出“7类清单+10项机制制度”,强调以企业自我管理为主、税务合规引导为辅、职能部门协同发力。2025年,该局持续推进这一体系建设,探索从“事后整改”到“事前预防”的基层治理路径。

据介绍,“7类清单”包括企业四类人员合规管理履职、纳税人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合规管理典型案例“三张知责清单”,现行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一张优惠清单”,慎重决策避免纳税损失事项、涉税高频事项风险(先进制造业类)、涉税一般事项风险(通用类)“三张防控清单”。企业按“单”办事,从管人、知责、明事项三个方面针对性完善内控机制,有效防控纳税违法违规风险。

“推出这些‘清单’,也是因为我们在征管实践中发现,部分企业仍面临内控机制不完善、合规能力不足等问题。”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税务干部走访绵阳麦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时了解到,该企业主要生产高分子涂料,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5800余万元。由于上游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急需寻找新的供应商。

在税务干部的介绍下,企业内控部门运用“7类清单”中的慎重决策避免纳税损失事项清单对拟合作供应商进行背景调查,发现其纳税信用等级常年为D级,涉及多项税务行政处罚,遂建议暂停合作。没过多久,该供应商被税务部门认定为非正常户。“‘7类清单’帮助我们避免了近百万的经济损失。此后,公司制定了专门的内控制度,确保了企业的稳步发展。”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蒲先生说。

“10项机制制度”涵盖“合规第一课”“合规体检”“纳税信用预警与提升”“纳税合规反馈、激励”等规范性内容,为企业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合规引导。以此为指引,绵阳税务部门既能柔性对接企业需求,又能严格规范执法。

去年,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泰国投资2.5亿元建设碱锰电池项目,但对泰国税制不了解,项目推进困难。绵阳科技城税务局了解到这一问题,及时对企业开展合规引导,安排“税务管家”对接企业人员,通过“合规第一课”,为企业提供国别投资税收指南和全球税讯,解答企业关于服务采购、工厂建设、生产基地交易模式设计、资金拆借、关联交易往来账期等具体疑问,帮助企业解决海外涉税难题。同时,通过“跨区域协同管理”机制与其他地区税务部门联动,实现企业涉税信息共享,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税务风险。

企业纳税合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税务部门和外部力量的协同配合。“7类清单”促进企业强化自我管理,“10项机制制度”协助税务干部开展合规引导。在此基础上,绵阳税务强化与发改、环保、海关等部门的协作,推动构建起全链条合规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助力企业合规发展。

2024年,盐亭盈基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首次开展全流程合规体检,识别出企业在环境保护税申报中存在风险。税务部门在得到企业同意后,联合当地环保部门到企业协助调查,发现企业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时采用的自动检测数据与环保局检测数据不一致,导致环境保护税申报不准确。于是,税务部门引导企业及时自我纠正,自查入库环境保护税1.52万元,消除了潜在违规风险,实现信用等级连续三年A级。

在“7类清单+10项机制制度”的指引下,该企业财务人员的税收专业能力也得到提升,近3年准确享受税收优惠3742.52万元,企业将这笔资金投入环保技术和废物处理设备的研发。

“实施预防性税务合规管理后,我们不仅提升了‘自己办’的能力,还找准了‘自己防’的手段,至今未发生过税收违法行为。”盈基生物法定代表人漆先生说。

截至目前,绵阳市已有295户企业参与预防性税务合规管理,其中78户企业开展合规体检,预防查找涉税风险问题73个;228户企业实现税务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涉税争议“零发生”,52户企业纳税信用等级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