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借碳税倒逼企业创新减排技术

2025年03月14日 版次:08        作者:高仁建

碳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政策工具之一,已逐渐成为各国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位于欧洲大陆西北角的挪威,水电、近海油气等自然资源丰富,于1991年开始征收碳税,是全球第一批开征碳税的国家。近年来,挪威通过持续的政策调整,构建起覆盖广泛、机制灵活、协同高效的碳税体系。

挪威碳税的制度演进

开征初期,挪威政府主要对汽油、天然气和矿物油等征收碳税,税率根据燃料含碳量确定,平均税率为每吨二氧化碳当量21美元(约合人民币152.5元),后期征税范围逐步扩展至农业等非传统高耗能行业。2024年,挪威碳税税率已经提高至每吨二氧化碳当量107.78美元,覆盖全国约65%的温室气体,成为全球范围最广的碳税体系之一。1991年—2024年,挪威碳税税率年均增长0.38美元。挪威采用“渐进式”加码策略提高碳税税率,既能避免对经济造成剧烈冲击,又向市场释放了长期减排信号。

2008年,为弥补碳税在促进减排灵活性上的不足,挪威政府将内部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对接,形成补充。碳排放交易主要遵循“总量控制与交易”原则,即企业如果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实现减排,可出售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反之则需要购买配额。目前,挪威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被纳入EU ETS,覆盖约140家企业。

根据挪威政府2021年的计划,无论排碳行业是否被EU ETS覆盖,碳税都将呈上涨态势。据测算,2030年EU ETS覆盖企业承担的碳税与碳排放交易成本,将达到每吨二氧化碳当量208.38美元,其中碳税为182.33美元。挪威气候与环境部国务秘书艾斯兰表示,届时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的50.41万吨减少50%—55%。

碳税推动减排技术创新

经过30多年的实践,挪威通过实施碳税,在推动企业创新减排技术、引导企业绿色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世纪80年代初,挪威政府开始研究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进入90年代,挪威政府开征碳税,倒逼部分企业主动研发CCS技术。以挪威的北海“Sleipner”油田项目为例,在1996年投运后的20余年里,该项目每年运用CCS技术封存约100万吨二氧化碳。2020年后,油田产量虽然显著下降,但每年仍能封存40万吨二氧化碳。根据挪威石油理事会测算,挪威CCS技术封存二氧化碳的潜力约为700亿吨,若按当前年度排放水平计算,相当于未来1600年的排放量。

高碳税在推动挪威电动汽车普及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4年,挪威销售的新乘用车中88.9%为电动汽车,位居全球第一。2025年,挪威成为全球第一个停止销售汽油、柴油汽车的国家。

为减轻碳税给纳税人带来的负担,挪威政府从2013年7月起每年投入821.8万美元,对炼铝、化工、造纸等15个行业实施碳排放补偿计划,尽可能将能源密集型产业留在了本国。长期来看,碳税催生了挪威的CCS技术、电动船等绿色产业集群,形成了“征税—投资—创新”的良性循环。2023年,挪威电动船数量达到332艘,是2015年的22倍。2024年7月,挪威电动船数量占全球总数的33%,居全球第一。如果挪威的绿色航运计划实现规模应用,每年碳减排潜力约26万吨。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五莲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