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四川视察,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要求“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近期记者走进四川,看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感受天府之国的万象更新。
去公园城市看“新意”涌动
喝上一杯咖啡,远眺窗外的湖景、绿地、人文社区,这是90后邱旭阳工作间隙的惬意时刻。邱旭阳毕业后通过招聘进入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公司就在四川天府新区美丽的兴隆湖畔。邱旭阳说,选择这里是因为环境好,加上公司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发展前景不错。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天府新区考察。站在兴隆湖畔,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近年来,天府新区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兴隆湖开始“走笔写意”,在564平方公里上“白纸作画”。绿意盎然的公园城市画卷徐徐展开,科创生态岛、新经济产业园、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创意工坊星罗棋布。
兴隆湖东侧的成都科创生态岛上,科创要素资源聚集。2024年8月,岛上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中国首个机器人多模态模型及双臂协作系统。通俗讲,在该系统加持下,机器人能进行综合推理并完成复杂任务,这是人形机器人具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
创新中心负责人张睿睿是最早的一批“岛民”,他是成都睿乐达机器人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深耕智能机器人领域多年。“这里的科创氛围和营商环境好,政府服务到位,比如税务部门在政策辅导方面做得很细致,近三年我们企业享受到超1000万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张睿睿说。
国家税务总局四川天府新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负责人蔡升芝告诉记者,依托“征纳互动+热线+网格群”三大服务渠道,该局实现了29个高频简易事项“纳税人在线申请、税务人在线帮办”。同时,聚焦当地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7.1%的实际,税务部门联合当地商会、民营经济协会打造了全省首家民营企业服务站,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服务。
四川天府新区当下已经是创新元素和前沿产业的聚集地。目前已汇聚产学研人才近1300人,新区成立以来已培育形成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和生物医药、会展博览等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天府新区聚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79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落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35个。在科创生态岛已有1000多家注册企业,累计发布科技成果500余项。
沿着巴山蜀水“追青逐绿”
碧波荡漾、满眼青绿。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长江、金沙江、岷江汇流于此,“三江六岸”独特景观吸引游人如织,人类与野生鸟类鱼类在此和谐共生。近年来,一江清水成为宜宾市的又一张“名片”。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视察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情况,作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的重要指示。
守护一江清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宜宾市近年启动了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污染防治攻坚等“十大行动”,扎实推进69项工作任务和71个重点项目,持续改善岸线生态环境。
“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等行动中,我们主要是发挥环保税等绿色税制‘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推动相关企业改进技术、减少排放,配合环保等部门共同解决‘化工围江、污染绕城’等问题。”宜宾市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科长黄毅说。
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2023年以来,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利享受环保税减免60余万元。“税务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合精准落实环保税征管要求,我们坚持变‘减排压力’为‘转型动力’,在碱回收、废水处理等工艺升级方面加大投入,努力走好环保之路,为保护长江母亲河扛牢责任。”公司负责人陈洪说。
既要守护好大江大河,也要保护好古树名木。在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古蜀道,千年古柏连接成碧,漫步其中,古树参天、树荫蔽日、绿意盎然。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翠云廊考察时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生态观。
2023年以来,广元市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十九条措施》《古柏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等文件,并对长势衰弱的古柏进行救护复壮、综合防治,救护了古柏2000余株。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据介绍,翠云廊也是当地税法宣传教育基地,税务部门已多次与当地中小学合作,组织学生走进翠云廊,开展“沉浸式”讲解,让学生深度感受生态发展与人类息息相关。“我们向学生宣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普及与绿色发展相关的税收政策和知识,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广元市税务局法制科科长杨雪梅说。
在这些胜景里读懂“文化自信”
眉山市纱縠行南街的一个院落里,红墙环抱,书香氤氲。游客们徜徉在轩榭、亭台中,触摸历史印记,追寻三苏文化。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三苏父子尤其是苏轼在中华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苏祠,了解当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情况。“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如今走进三苏祠的游客,会首先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重要讲话。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博物馆大力推广三苏文化,去年6月上线了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广泛传播与三苏文化相关的文献信息。
“传承好三苏文化,也是我们的责任。”眉山市税务局副局长王林介绍,三苏祠是眉山市税务局廉洁教育基地,税务部门与三苏祠持续开展了“牢记殷殷嘱托 传承三苏家风”等系列学习活动。特别是在2023年税收宣传月期间,税务部门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方寸之间有天地”眉山三苏祠门票主题巡展,取得良好效果。
据了解,由眉山市税务局、三苏祠博物馆、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税务局联合举办的三苏祠门票主题巡展,通过“以物说史”的形式,首次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苏祠及其门票管理的发展脉络,生动展现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鲜活展示眉山经济社会、税收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
在离眉山三苏祠一百多公里的广汉市,三星堆遗址闻名世界。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时指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2023年以来,约200名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累计修复三星堆出土文物4000多件。前不久,在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中,有50余件新修复的青铜器、金器、玉器、象牙等器物现场展出。
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一楼,记者注意到文创商店挂有“离境退税商店”的牌子。工作人员介绍,每天2万张门票一放出即预约一空,其中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为了方便游客及时办理离境退税,税务局专门制作了《离境退税轻松办》英文宣传册,提供给有需要的境外游客使用。
三星堆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龚学强介绍,为了让游客更好了解文物发掘保护工作,馆内还推出了考古发掘VR“沉浸式”体验和文创产品。来自新西兰的游客卢卡斯表示:“三星堆真的很神秘、很震撼,我特意购买了三星堆文创产品,回国后将赠送给亲人好友。”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四川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姜涛表示,全省税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税务总局党委部署,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努力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展现担当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四川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