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仓模式下,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将商品通过大宗运输的形式运往目标市场国家或其邻近国家,在当地仓库储存商品,后续销售订单发生时,就可以直接从当地仓库进行商品的分拣、发货等操作。
由于跨境贸易货物的运输可能途经多个国家,在与国外企业的市场竞争过程中,海外仓在节省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方面有极大的优势,有助于增强跨境电商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相较于直邮模式,海外仓模式下,一般地区可以做到次日到一周内完成投递。所以,很多人说,海外仓助力我国卖家打通了出海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外贸新业态中,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9%,同比增长10.8%,高于同期我国货物贸易增速5.8个百分点。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发展,需要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等部门相互配合。2024年6月,包括税务总局在内的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
为降低出口企业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成本,跨境贸易实行出口退(免)税。即出口企业出口货物和服务免征增值税,且依据企业申请,税务部门对企业出口的货物和服务,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的退(免)税与企业的销售模式有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规定,出口货物是指向海关报关后实际离境并销售给境外单位或个人的货物。因此,办理出口退(免)税需以报关离境、实现销售为基本前提,出口退(免)税计税依据的确定,也需以销售行为发生为依托,而销售行为发生,意味着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
根据销售模式区分,海外仓出口大致可分为两类情形:第一类是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企业在出口货物时,即将货物销售给境外公司,并在货物抵达后存入指定海外仓,后续由境外公司在电商平台运营销售。第二类是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企业先将货物出口备货至海外仓库,再通过境外电商平台销售给境外消费者,该情形下,货物报关出口时,尚未实现销售。
为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新业态发展,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相关退(免)税管理模式。今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发展出口退(免)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对纳税人以海外仓方式出口的货物实行“离境即退税”。也就是说,纳税人以出口海外仓方式出口的货物,在货物报关离境后,即可申报办理出口退(免)税。纳税人在办理出口退(免)税申报时,货物已实现销售的,按照现行规定申报办理出口退(免)税;货物尚未实现销售的,按照“离境即退税、销售再核算”方式申报办理出口退(免)税。也就是说,在货物报关离境后,即可预先申报办理出口退(免)税,后续再根据货物销售情况进行税款核算。
笔者认为,从税收角度推动海外仓发展,可进一步结合企业跨境运营特点,围绕涉税服务与管理的“精准性”与“前瞻性”下功夫。譬如加强跨境电商企业海外仓针对业务的税务合规指导;辅导企业依法依规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结合销售产品特点、市场国特征等,为企业提供海外仓货物类别与数量配置的合理建议;进一步加强沟通机制,收集跨境电商企业涉税难题并推动解决;完善跨境电商分类管理,为纳税信用高的企业提供更优惠便利的出口退(免)税服务等。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