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税收》杂志发表文章称,意大利个税制度调整后更加繁琐复杂

意大利个税:税有“千千结”

2025年03月24日 版次:06        作者:廖新怡 刘攸迪

最近,来自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和都灵大学的两位教授在《全球税收》杂志撰文,介绍了意大利政府2025年预算法案对该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的多项调整。这篇名为《意大利推出更为复杂的个人所得税》的文章指出,这项预算法案是意大利政府推出的经济改革“重头戏”,其中税改部分对个人所得税税制进行了多项修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税改对中低收入者提供援助

去年12月28日,意大利政府2025年预算法案正式被议会批准通过。根据相关条款规定,意大利政府将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档位,从之前的四档改为三档:年收入不高于2.8万欧元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3%;年收入2.8万欧元—5万欧元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年收入高于5万欧元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3%。税率结构调整,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

同时,预算法案还引入了新的现金补贴与税收抵免规定。根据预算法案,意大利政府将为年收入2万欧元—4万欧元的公民提供额外税收抵免,并对年收入低于2万欧元的公民提供现金补贴,以缓解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成本压力。

现金补贴与税收抵免均采取分层结构。如工资收入低于0.85万欧元,获得的补贴为工资收入的7.1%;如工资是0.85万欧元—1.5万欧元,补贴工资收入的5.3%;如工资是1.5万欧元—2万欧元,则补贴工资收入的4.8%。据测算,年收入不高于2万欧元的公民每年净收入最高可增加约960欧元。

税收抵免金额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其中年收入2万欧元—3.2万欧元的公民,每年可节省约1000欧元;如果其年收入增长到4万欧元以上,就会取消税收抵免。

“收紧”部分税收优惠政策

为平衡政府收支,意大利2025年预算法案也对年收入大于7.5万欧元的高收入人群设置了允许税收抵免的支出上限,不过其中不包括纳税人支出的医疗费用及建筑翻新费用等。这些费用适用更高的税收抵免比例。

同时,政策还引入了“家庭商数”机制,将税收抵免与家庭结构挂钩,抵免金额根据收入水平和抚养子女数量而异。具体而言,对于多子女家庭,年收入7.5万欧元—10万欧元的纳税人,税收抵免上限为1.4万欧元。年收入高于10万欧元的纳税人,税收抵免上限为0.8万欧元;对于二孩家庭,相应收入水平纳税人的税收抵免上限分别为1.19万欧元和0.68万欧元;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相应收入水平纳税人的税收抵免上限分别为0.98万欧元和0.56万欧元;对于无孩家庭,相应收入水平纳税人的税收抵免上限则分别为0.7万欧元和0.4万欧元。

法案还涉及一些税收优惠的废止,如取消对30岁以上非残疾子女抚养的税收减免(950欧元/年)。此外,纳税人对兄弟姐妹抚养的税收减免也将取消,仅保留赡养共同生活的父母或祖父母的税收减免(750欧元/年)。

法案中的这些变化,意味着部分工薪家庭在2025年需要缴纳更多的个人所得税,从而影响了中低收入者的实际减税收益。

复杂税制引发公平性担忧

作为意大利本届政府的重要经济政策工具,该预算法案试图通过税收结构调整等改革,达到促进社会公平的目的。但是,税收抵免规则、税率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商数”等机制的引入,使得个人所得税体系变得更加繁琐复杂。

在《意大利推出更为复杂的个人所得税》一文中,两位作者指出,实施这些税改措施的成本非常高。数据显示,2025年意大利政府将耗资128亿欧元用于现金补贴及税收抵免,而高收入者税收抵免上限的变化,仅能带来1亿欧元—2亿欧元的新增收入,难以抵消其巨额支出。

同时,税改还引发社会群体的担忧。比如,预算法案中对税收抵免进行了差异化规定,这就导致单身人士与多子女家庭在同等收入情况下,税负差距每年最高可达7000欧元。该项与子女数量关联的税收抵扣规定,虽然是为了鼓励人口生育,却导致同等收入群体的税负差异,高收入的多子女家庭,通过税收抵免分配优化,可能获得更多实际利益。

除此之外,两位作者还认为,税改措施可能引发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税制冲突。此次改革中,意大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制的脱节情况尤为突出,虽然中央政府层面个人所得税简化为三档税率,但大区(省)和市级政府附加税在2027年之前仍沿用四档税率,导致部分纳税人面临“双重累进”计算。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需要分别按照不同的税基与税率计算中央税与地方税,不仅增加了申报的复杂程度,还导致税法规定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偏差。

另外,两位作者根据预算法案中的个人所得税规定,测算意大利大约15%的纳税人将缴纳63%的个人所得税,这不仅是税负分配问题,还可能引发公众对社会不公平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