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影星杰拉尔·德帕迪约因严重税务欺诈接受法国司法警察总局打击腐败和金融税务犯罪局调查。据悉,德帕迪约涉嫌自2013年以来谎报其税务居住地在比利时并加入俄罗斯国籍,从而逃避在法国的纳税义务。该调查涉及税务欺诈以及与之相关的洗钱行为。
从20世纪80年代起,德帕迪约凭借在《最后一班地铁》《末路刑警》《大鼻子情圣》和《绿卡》等电影中的出色表演成为法国巨星,此后他还出演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知名影片。现年76岁的德帕迪约曾获得象征法国最高荣誉的“荣誉军团勋章”,第6届、第16届法国凯撒奖最佳男演员,第54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并入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尽管德帕迪约在电影界独具影响力,但在银幕外,他因改变国籍、谎报税务居住地避税等问题面临诸多争议。
为避高额税收移居比利时
今年2月,法国司法警察总局打击腐败和金融税务犯罪局以及比利时联邦公共财政服务局调查人员在法国和比利时分别进行搜查和召开听证会,以调查德帕迪约涉嫌税务欺诈的行为。
其实,对德帕迪约的税务调查早在2024年2月已经开始。据了解,调查人员试图确定德帕迪约在比利时的居住申报是否属实,以及自2013年以来他向法国少缴了多少税款。德帕迪约还被怀疑有未申报收入,但迄今为止他尚未因税务案件受到质询。此次税务调查的起因是德帕迪约遭到了多方举报。
2012年12月,德帕迪约宣布由于税收原因将移居比利时,以抗议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提出的“富人税”计划。据了解,奥朗德上台后,为提高社会福利、应对欧债危机和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出从2013年起将纳税人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部分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到50%,再加上其他税种和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实际税率达到75%。这一针对富人的税收政策被称为“富人税”。
移居比利时后,德帕迪约定居在靠近法国边境的尼辛市,这里也被称为法国富人的“避风港”。他的这一举动被认为是逃避税收,时任法国总理让-马克·埃罗等官员纷纷批评他的决定,称此举“相当可悲”。
除德帕迪约之外,为了逃避当时即将实施的“富人税”,还有许多法国名人选择到国外落脚。这些人里包括路易威登奢侈品集团董事长伯纳德·阿诺特,他加入了比利时国籍。
受低税率吸引入籍俄罗斯
除移居比利时外,2013年1月德帕迪约还加入了俄罗斯国籍。此事一经曝光,法国国内一片哗然,不少影迷大为震惊,舆论则普遍认为这是他逃避“富人税”的又一次行动。与75%的高税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俄罗斯个人所得税实行13%的单一税率,这让德帕迪约动了心,毅然决定成为俄罗斯公民。
事实上,法国“富人税”也仅在2013年和2014年短暂执行了2年,法国政府共收取了约4亿欧元税款。在法国议会投票通过的2015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富人税”便已不见踪影,此后也没有再征收。
尽管法国在2013年—2014年并没有因“富人税”形成大规模的富人移民潮,但多变的税收政策和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渲染,仍旧给国际投资者带来了顾虑。已入籍俄罗斯的德帕迪约也并未因“富人税”取消而换回法国国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法国绿党提出对超级富豪征收财富税的提案在国民议会上获得通过。该法案规定,对净资产超过1亿欧元的个人征收最低2%的财富税,这将使法国政府每年增加150亿欧元—250亿欧元的税收收入。这既是对奥朗德“富人税”理念的继承,也是对其政策缺陷的修正。法国政府的态度体现了在民粹压力、财政危机和国际竞争中的艰难平衡:一方面试图通过税收改革强化社会公平,另一方面需避免重蹈激进政策导致经济衰退的覆辙。
法国税改与“德帕迪约们”
自2013年奥朗德政府推出颇具争议的“富人税”以来,法国富豪更加关注税务规划以及针对高净值人士的税收政策。这不仅对该国长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为国际税收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
“富人税”仅征收2年,带来的财政收入只有4亿欧元,却导致600余名高净值人士“出逃”,带动法国资本外逃,营商环境也受到影响。
高收入者面对“富人税”,常常会选择激进的避税手段,如移民、收入结构调整以及跨国资产配置等。尽管后来法国政府试图通过取消“富人税”来挽回投资竞争力,但政策的反复加剧了富人对该国税制的不信任,从长期来看也不利于法国吸引国际资本和人才。现任总统马克龙上台后,虽延续了减税导向,但不断累积的财政赤字压力(2024年法国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迫使政府今年提出类似于“富人税”的财富税,极有可能出现政策摇摆对税法遵从的负面影响。
法国的教训表明,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时代,单一国家对富人征收高额税收容易失效,必须借助于国际税收协作才能实现。一国的财富税改革必须平衡社会诉求与经济规律,可以考虑通过拓宽税基、加强跨国数据共享来增强税收制度的可持续性,提高税法遵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