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海税务稽查部门确保对疑难案件精准定性、精确执法的探索。从实施情况看,有关行动产生了超预期的效果。
从事餐厨废弃油脂即地沟油收运业务的老徐不会想到,2025年3月20日这天,在繁忙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有一群公职人员为了处理好关系到他的涉税问题聚到一起,扮演他展示他的处境,并就案件处理意见展开攻防辩论。
这是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针对辖区一起典型复杂案件组织开展的一场“红蓝对抗”活动,就是由检查和审理人员组成红队,由稽查“蓝军”成员模拟督察内审人员组成蓝队,两队人员就案件拟处理意见进行对抗性辩论,检视案件查处是否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
记者了解到,这个活动是该局以防范执法风险等为主要目标的稽查“蓝军”项目内容之一。这已经是该局第六次举办这种活动,之前的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已通过这种对抗活动和“蓝军”评估改变拟处罚决定2次、及时发现拟作出处理决定错误1次。在这个过程中,一支年轻稽查执法队伍的专业水平也节节攀升。
一场特别的对抗:
从督察内审的视角给案件查处“挑刺”
“难道不是辩论活动?怎么是一幅家的场景?”在“红蓝对抗”活动现场,注意到记者的疑惑,一位税务稽查人员揭开谜底:“这是要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反映案件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使观众沉浸式了解案情,使红蓝双方在攻辩中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合理诉求。”
根据主持人介绍,这次“红蓝对抗”活动针对的是一起举报案件——上海市某餐厨废弃油脂收运企业涉嫌偷逃税案。餐厨废弃油脂通常臭气熏天,但经过收运处置后可以用于提炼生物柴油和航空燃料,因此具有不小的商业价值。但由于收运废弃油脂的特殊性,该行业一直存在个人收运废弃油脂并销售的情况,涉税风险大。从目前检查情况看,该案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影响面大,具有行业典型性;涉税金额较大,涉及争议点较多。为精准查处案件,稳妥处理废弃油脂收运单位历史遗留问题等造成的税收堵点,引导该行业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专门围绕该案的主要争议问题开展“红蓝对抗”,拟结合法理、事理、情理,通过辩论检视案件的定性方向,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为后续推动废弃油脂收运行业规范发展提供参考。
播放短片介绍案件及其背景后,检查人员以当事人和其妻子的身份上场,模拟了一场对话:
“这是怎么了,像天塌了似的。”
“税务稽查部门找我谈话了,说我收运地沟油没有申报纳税,违反税法规定了。你看看这个说明。”
“什么,收运地沟油还要缴税?”
“是呀,干这一行又脏又累,是为这个城市清运垃圾,哪知道还要缴税。从当年骑二八大杠自行车挑着两只桶一家家饭馆跑,到后来雇人收,我收运这些废物吃了多少苦,付人工费、运费、加工费、燃油费等等,花了多少钱,收税时这些都不考虑吗?”
“是呀,这些你跟检查人员说呀。”
…………
从中,记者看到当事人干这一行的一些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也看到其法律意识的淡薄和税收知识的匮乏,其个人经营9年,竟然一直没有申报纳税。
3名红队和3名蓝队人员登场后,分别代表执法主体稽查局和督察内审部门,围绕案件争议焦点,从执法程序、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是否履职尽责、是否存在税款流失风险等方面展开质询、辩论。
“我方审查发现,徐某案件的立案时间为2024年,距今已经超过半年,存在严重检查超期问题……”蓝队首先质疑。
红队作出回应:“长期以来,餐厨废弃油脂收运行业存在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税法知识欠缺等特征。本案嫌疑人徐某便属于这种情况,缺乏基本税收知识,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会计核算不健全,税务检查人员询问的问题很多都听不明白。而该案资金流水大、涉及人员广、时间跨度长,整理和梳理有关材料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徐某在积极配合检查的前提下,提供资料的周期依然很长。为了保证执法程序的正当性,我们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向徐某送达了《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其限期提供资料。根据《税务稽查案件办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稽查局应当自立案之日起90日内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或者无税收违法行为结论。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期提供资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内。故我们不存在检查超期问题。”
“我方审查发现,徐某的经营业务没有区分‘公’和‘私’,不少支出无法提供发票等原始凭证,只有相关资金往来记录,有的还采用现金交易,有关个人经营所得成本支出的取证还需要完善……”蓝队的聚焦点转到成本认定问题。
“根据规定,成本扣除遵循两个要点和一个原则,即业务真实、取得合法有效扣除凭证,遵从实质课税原则。成本核实中,我们将当事人的支出划分为成本、费用、其他相关支出,对收购发生的主要成本废弃油脂款项及设备费、燃油费等费用采用以银行、支付宝、微信的原始流水,配合备注相关信息进行判定……”红队的回答有理有据。
徐某的个人经营行为是否构成偷税,也是双方攻辩的核心。
在多个回合后,红蓝双方作陈述总结。从中可以看到,通过辩论,从督察内审角度全面审查案件的蓝方,对红方的执法程序和尽职调查予以认可,但认为其在成本认定的证据等方面还需要补充完善,以便将案件办成铁案。作为检查、审理一方,红方表示会吸纳蓝方提出的意见,在成本核实方面完善证据资料,深入研究案件的法条适用,确保案件精准查处,以理服人,使其可以成为标杆,既维护税法的尊严,又对废弃油脂行业整治起到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
“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使我们切实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从而在案件查处中更周全。”情景展示结束时,一位检查人员发出感慨。
“这是一个‘挑刺’的过程,很精彩。查办的案件属于行业典型,极具挑战性。红蓝双方的攻防聚焦准,没有回避实体和程序等各方面的争议问题,充分体现了对抗性和思辨性,很吸引人。建议有关各方在作出处理决定前,能够对有关问题再进行论证,力争把这个案例打造成精品案例、标杆案例。”上海市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张琳琳这样评价此次活动。
“打击非法就是保护合法,公正执法就是最好的普法。这次活动聚焦餐厨废弃油脂收运这一社会关注度高、税收监管隐患多的行业领域,围绕争议焦点,立足执法督察视角,从外防执法风险、内促执法责任落实角度,展开红蓝攻辩,迈出我们稽查部门查错纠偏自我革命的实质性一步。案件查处兼顾法理情,对于守护餐桌安全和加强行业税收监管均作了很好的税收回应。”上海市税务局督察内审处副处长黄河说。
“这次活动有辩论也有情景再现,讲法理也讲情理,很吸引人,针对的案件也很有代表性,是非常好的税法宣传形式。期待这个案件圆满结案后能作为以案释法的素材,促进税法遵从。”上海市税务局办公室三级调研员朱礼庆表示。
一个整体性目标:
打造稽查“蓝军”,防风险提技能促履职
“这次‘红蓝对抗’检出了案件查处需要完善的地方,为后续加强废弃油脂收运行业税收管理提供了参考,也检出了红蓝队员的水平,他们又进步了,表明稽查‘蓝军’项目的目标正在实现。”质辩结束,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局长李征宇这样评价。
李征宇是稽查“蓝军”项目的设计者。他说,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稽查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执法技能,加强执法风险应对。为此,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2023年5月推出了稽查“蓝军”项目。项目核心就是挑选骨干力量成立稽查“蓝军”,队员在全面依法行政领导小组领导下,通过“红蓝对抗”、评估、复查、说案、讲法、研训等方式对稽查执法行为审查纠错。目标是防范执法风险、审核干部是否履职尽责,全面提升稽查队伍执法水平。
稽查“蓝军”日常管理工作负责人、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法制科科长周洲表示,“蓝军”项目分“说”“辩”“查”等类别。“说”包括说法和说案,就是“蓝军”列席党总支(扩大)理论学习会,讲解税收法律热点问题;列席全面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会,评析热点案件,揭示执法风险,提出改进工作建议。“辩”主要是“红蓝对抗”,就是针对复杂疑难案件,由“蓝军”模拟当事人一方或督察内审一方,与案件检查人员、审理人员围绕案情进行质证和辩论,查明事实,辩明法理。其中,对提起处罚听证申请的案件采用内部听证会形式,对提起行政复议、诉讼的案件及其他存在执法风险的案件,采用风险质辩会的形式。“查”就是“蓝军”定期抽取案卷,对照稽查规定要求查找问题,并结合内外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执法问题和复议、诉讼中发现的执法风险事项,编制《“蓝军”复查问题对照清单》。此外,针对税企争议较大、执法风险较大的案件,让“蓝军”评估案件的执法风险。“蓝军”还要收集执法风险信息,就稽查案件查办中的执法风险进行揭示提醒,并经常性发布《执法规范性提示》。
“从实践情况看,‘蓝军’项目收到良好效果。”周洲说。
她用数据向记者佐证:“我们在2023年9月8日举行的‘蓝军’成立仪式上就联合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开展了模拟法庭实战对抗活动,由‘蓝军’队员模拟原告被告和庭审场景,围绕房屋出租涉税案进行了对抗性辩论。截至目前,‘蓝军’已以内部听证会和案件风险质辩会形式开展‘红蓝对抗’共5次,开展‘蓝军’评估10户次。经过对抗和评估,改变拟处罚决定2次,及时发现拟作出处理决定错误1次。”她说,其中有几次虽然通过“红蓝对抗”最终维持了处理决定,但红方根据蓝方的意见补充完善了证据,避免了执法风险,2024年9月对某加油站涉税案件的对抗辩论就是这种情况。
据悉,由于对抗活动效果好,这种工作方式得到上海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玉海的认可和肯定。在其支持下,这种工作方式后来被推广到上海市税务稽查条线。2024年2月,由上海市税务局稽查局牵头,五个跨区域稽查局分别组成红蓝两队,选取红队所在稽查局的真实案件开展交叉红蓝对抗比赛。对抗中,“蓝军”有代表企业的,也有代表督察内审的。在场领导和旁听税务干部对各选手和团队的表现打分,分别评比每场最佳团队和最佳队员。2024年5月,在上海市税务局举办的税务稽查青年理论联学活动中,五个跨区域稽查局选出精兵强将共同组成红蓝两队开展对抗,其中3名队员出自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2024年,在上海市税务局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创新措施评比中,稽查“蓝军”项目获得精确执法类优秀奖。
“‘蓝军’成立以来,已复查案卷50余户,查出多个执法风险,仅2024年就发现10类44个执法问题,已形成有关问题清单及整改建议。‘蓝军’还编写了2期《涉税诉讼典型案例剖析》,针对发现问题发布了《自然人文书送达要点提示》等多个执法规范性提示。”周洲自豪地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个“蓝军”项目不仅为稽查执法排险扫雷,也推动一支年轻的稽查队伍快速成长,带动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全局的执法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该局有11名“蓝军”队员,覆盖各科室业务骨干,平均年龄只有31岁。加入“蓝军”后,他们中有5名被提拔,有2名成为公职律师,有2名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参与者的感受:
以案促学,学以致用,履职水平不断提升
走访“蓝军”成员,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句话:“收获大”“成长快”。
“蓝军”成员束钧云说:“‘蓝军’项目就像一个训练场,每一次任务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通过说法、说案、‘红蓝对抗’,我快速成长。”他表示,说法前,他要学习、研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说法时要将复杂的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快速增加法律知识储备,而且加深了对法条的理解,增强了表达能力。通过说案,他接触到大量真实复杂的稽查案例,学会如何识别潜在的风险点,掌握多种应对风险的方法,增强严格规范执法的意识。通过“红蓝对抗”,他更是拓宽了看问题的视角,深刻认识到严谨执法的重要性,激发不断学习的动力。
郑培垚说:“成为‘蓝军’队员后,我有了大把学习机会,进步很快。通过站在当事人、督察内审等角度审视案件查处中的风险与漏洞,我逐渐习惯了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了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学以致用,提前化解潜在风险。”
张佳瑜的感受类似:“加入‘蓝军’后,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思维碰撞,我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案件,对税务稽查工作的认识更立体,对执法风险的预判更敏锐。我学会通过‘争议焦点+法律分析+解决措施’的方式,从‘蓝军’介入的案件中提炼税收执法风险,以案学法,以法自省,将提炼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稽查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度和执法精确度。”
多次参加过“红蓝对抗”、质辩会、听证会和庭审的黄泓蔺表示,“蓝军”的主要职责是站在稽查部门的对立面查找稽查执法风险,提出应对意见。在履行“蓝军”职责的过程中,她逐渐学会用辩证思维看问题,学会从细节分析问题,将这些用于稽查日常工作中非常有效。
“干好‘蓝军’的工作,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为此我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在具备扎实税收专业知识的同时,使自己拥有丰富的法学知识。”姜楠说。
记者获悉,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在此次“红蓝对抗”活动后,将结合税理、法理、事理进一步研判案件,确保查处经得起审查。之后,该局将结合检查该案了解到的情况,联合有关部门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制定整改措施,对本市同类行业企业开展以案促治,以达到“查处一案,规范一域”的效果,引导该行业企业规范发展。
(李琼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