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6日 版次:08        作者:赵景超

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笔者从民营经济主体数量这一指标出发,观察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从总量数据看,民营经济基础依然坚实

民营经济主体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和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5000万户以上,在企业总量中占比九成以上,个体工商户1.25亿户,民营经济主体数量约1.8亿个。

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提供了一个更清晰地看待这一数据的机会。据五普数据,202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2980.5万个,个体经营户8799.5万个。据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底数据,全国登记在册企业5826.8万户,个体工商户1.24亿户。简单对比,同一时点普查获得的企业数为登记在册数的51.15%,个体工商户为70.96%。

如何看待两组数据的差异?首先,五普数据没有包括第一产业。据统计年鉴数据,2022年第一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占法人单位总数的5.87%,统计口径差异可以部分解释数据差异。还有一部分差异来自登记在册与实际经营的区别。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来源于企业登记数量,而经济普查数据是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调查。五普《普查单位清查办法》要求,“仅注册、没有开展经济社会活动的企业,不属于清查对象。在实际清查过程中,必须组织普查员上门实地调查清查对象经营状况,并进行定位。”

无论是登记数量还是活跃数量,均能够充分印证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挤出“水分”,存量主体发展质量更高

正常的市场经济存在非正常经营状态的经济主体是必然现象,经营起伏是经济主体的常态,市场及时出清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024年,新公司法修订,公司注册资金由认缴变为5年内实缴,挤出了注册企业中的一些“水分”,能够存续和新设的公司质量明显提升。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企业662.2万户,同比下降11.92%。在5年内必须实缴资金的情况下,600多万户增量表明民营企业高质量增长的趋势仍然强劲。

个体工商户情况类似。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402.4万户,同比下降18.45%。增速下降,也存在挤“水分”的原因。此前媒体报道,个别地方为追求经营主体数量增长,引导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劳动者登记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甚至出现一张身份证短期内注册登记10多家经营主体的情况。此外,部分灵活用工平台也使得个体户虚增,再加上一些已经关门停业但未申请注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都形成了待挤的“水分”。

再结合税务部门新办涉税主体数据来看,民营企业高质量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新办涉税经营主体指已办理注册登记并且首次到税务机关办理税种认定、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涉税事项的经营主体,其数量是衡量经济活力和市场信心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高新产业园区新办涉税经营主体100.1万户,同比下降11.8%,主要是灵活用工平台、废旧物资回收、网络货运等前期违规招商引资重点领域经营主体下降较快,同比下降21.7%。与此同时,园区引入的新材料、医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营主体同比增长3.8%。说明园区引资更规范、结构更优化。

发展阶梯通畅,需关注起步和顶峰环节

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进一步分析正常经营的民营经济主体数据,民营经济主体呈现明显的阶梯抬升分布状态。

个体工商户方面。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底,实际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共7746.5万户。其中的83.11%,共6438.2万户能够达到生存型标准;还有12.96%部分,共1004.1万户达到“成长型”标准,即年销售额超过60万元,或者实际缴纳过税款(当前月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下免税),或者至少为1名员工(含经营者本人)缴纳过社保;更有3.92%部分,共304.2万户达到“发展型”标准,即年销售额超120万元,或者是一般纳税人(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或者为4名以上员工缴纳过社保。此外,有0.17%部分,共13.3万户被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在各自行业领域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个体工商户梯次分布状态,可看作其成长道路的模拟。超过1/2的登记个体工商户正常经营,正常经营个体工商户的1/5走上成长道路,发展型与成长型的比例接近1∶3,顶级个体工商户与发展型的比例则扩大到1∶25。这条模拟的晋级之路上,生存和站到顶峰较难,中间成长道路则比较顺畅。反映出当前环境适宜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应在帮助个体工商户生存上着力,注重认真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同时,应着力促进个体工商户富而思进,助其站上顶峰。这方面,今年年初国办发文,“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中,首先提到了“个转企”,鼓励个体工商户向企业转型。这项政策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方面,主要是围绕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四个梯度。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第一梯度,目前创新型中小企业已超60万家,2025年目标是培育100万家;第二梯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已超14万家,已超额完成2025年度10万家的培育目标;第三梯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累计培育1.46万家,也已超额完成2025年度1万家的发展目标;第四梯度,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代表全球制造业细分领域最高发展水平、最强市场实力,目前已先后培育遴选出8批共155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民营企业的梯度分布状态,也模拟了当前民营企业的成长道路。将近1/50的民营企业闯入第一梯度,随后进入加速发展进程,第一梯度与第二梯度的比例接近1∶4,第二梯度与第三梯度“小巨人”的比例约为1∶10,然后进入单项冠军的难度加大,两者比例约为1∶100。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民营企业也存在中间段顺畅、前后两端难度大的局面。引导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走好起步路是第一个关键。同时,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是站到顶峰的关键。

(作者系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