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税务局(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税务局)推动“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深度融入税费管理,探索形成企业所得税申报事前筛选名单、事中主动辅导、事后持续监管“三步辅导法”,引导企业主动自查自纠,不断规范税费申报,促进企业所得税申报准确率稳步提升。通过申报辅导,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近1.3亿元,企业所得税入库增加2587万元,联动其他税种入库增加158万元。
紧盯重点风险事项,锁定重点辅导企业
青岛自贸片区税务局坚持提前介入、辅导先行,在预缴申报期前成立业务骨干组成的辅导工作专班,从企业所得税申报数据间逻辑关系入手,按照适用行业和扫描周期,建立涵盖收入、扣除、纳税调整、税收优惠等要素在内的6大类、51项企业所得税堵漏增收指标体系,构建通用指标、行业个性指标、联动其他税种集成指标,以指标为抓手开展精准有效的疑点筛查。
有的放矢的纳税辅导是提升企业申报正确率的关键。为筛选出需要重点辅导的企业名单,专班人员紧盯增值税加计抵减未申报营业外收入、受托研发企业研发费用重复加计扣除、利润分配未缴纳个税等重点风险事项,选取堵漏增收指标体系中的季度扫描指标开展疑点数据扫描;同时,辅以预缴率偏低、税款入库大幅波动等异常走势数据,从中筛选出风险数据,形成分析辅导企业名单,开展重点辅导,进一步提升申报辅导针对性。
比对往期数据逻辑,精准开展分类辅导
在做好前期准备的情况下,预缴申报期内,专班人员梳理行业共性特征和企业个性风险,采取“潜在风险企业电话辅导、特殊行业集中座谈、重点风险企业上门个案会诊”等多元手段开展纳税辅导。
做好分类辅导的同时,专班人员主动比对往期发票数据、财务报表数据、税费种数据、天眼查等数据间的业务逻辑,开展企业所得税成本费用风险分析、全税种联动风险分析等,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企业开展申报提醒。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风险分析中,以发票信息为切入点,发现某企业开具研发服务发票,且金额与自主研发费用金额相近,深入核查锁定集团内企业受托研发按自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造成集团关联企业研发费用重复加计扣除风险,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3亿元。
企业申报后,法定申报期结束前,及时分析当期申报数据,减少更正申报产生滞纳金风险。精准筛选印花税计税依据与营业收入差异较大企业,开展申报提醒,辅导企业补缴印花税;及时跟踪税收优惠首次享受、享受金额较大、同比增幅较大的各类企业申报情况,辅导企业正确适用股息红利免税优惠、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减免所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如,通过跟踪申报,发现某企业存在投资收益违规享受股息红利免税问题,辅导该企业更正申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94万元。
开展风险“定期看”,加强后续监督管理
后续监督管理是做好企业所得税申报辅导工作的最后环节。预缴申报期结束后,专班人员仍持续开展数据分析,形成“前防后管”的完整风险管理链条,确保后续监管不断档。
一方面,开展辅导“回头看”,采取“人工分析+指标筛选”相结合的方式,申报期结束后,对前期指标筛选、申报辅导暂未发现明显疑点的企业,结合其季度申报数据进一步开展风险排查,分批次推进税收优惠事项的风险摸排。另一方面,开展风险“定期看”,依托堵漏增收指标体系,建立常态化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定期开展全方位风险扫描,按户归集各税种风险点,按月下发疑点数据,按批次开展集中核实应对。其中,通过应用外管信息开展风险分析,联动扫描对外支付集装箱租赁未扣缴疑点数据,共计查补企业所得税117万元,切实提高整体风险管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