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合规是企业研发创新的必答题。”日前,四川广安华讯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正裕道出了他对“合规经营”的独特理解。该公司通过构建“专利账财务账效益账”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厘清了研发创新与合规经营的共生逻辑。
专利账:构建创新成果“全生命周期”档案
26项专利、5项成果登记、2项软件著作权……华讯电子的专利档案,不仅记录着每项技术的研发历史,更通过“专利—项目—费用”数据链,实现创新成果的精准溯源。
“专利账”的建立源自一次企业研发费用申报错误。据黄正裕回忆,过去企业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共用设备、人员,生产与研发时段交叉,各类费用交织在一起,很难划分,导致财务部门后续对研发费用归集不准确,影响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这一问题倒逼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为了准确划分各类费用,企业将每位研发人员的信息录入研发专用打卡机,当研发人员进入研发环境后,系统即刻开始研发计时直至该人员离开。企业据此建立动态分摊模型,将混合费用精确到分钟级核算。随着人员打卡记录、设备使用机时、材料批号等要素被拆解为可量化指标,企业的创新“专利账”也逐步得以规范完善。
“专利账如同项目‘显微镜’,我们可以准确掌握每个研发项目的立项审批、工时记录、设备使用明细等,形成闭环证据链,为后续财务部门数据核算打下基础。”黄正裕说。
财务账:“双轨制”审查锻造“透明研发”
在华讯电子,与研发中心一墙之隔的便是公司的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人员依托专利账形成“研发费用专账管理流程图”,并据此建立“研发费用电子台账”,将研发活动的技术语言实时“翻译”为财务语言。
为确保财务账单的精准规范,企业研发部门和财务部门实行了“双轨制”管理。项目审批上,研发人员在每一项研发技术立项时需同步填写《费用预算表》,从采购设备、实验耗材到专利申请费,每笔支出都需要财务和研发两部门共同审批。资料审核上,研发部门提供技术文档,生产部门标注专用设备使用记录,财务部门对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指引》逐项核验。
5年多来,精确的财务管理不仅满足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还帮助华讯电子精准归集研发费用800多万元。黄正裕表示:“现在企业每季度召开‘财研’联席会,专利证书刚刚申请,合规申报的路径就已明确,这让我们在享受政策红利时很有底气!”
效益账:诚信经营赢得创新先机
“‘逾期两日’的工作失误对企业发展来说,就好比产品出现细微裂纹,如若不及时修补,容易造成大故障。这提醒着我们合规体系必须360度无死角,不能有一丝懈怠。”在办公桌旁,黄正裕拿出2022年纳税信用等级由A级降为B级的整改报告,上面显示因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缴纳逾期2日,华讯电子以1分之差痛失“连续5年A级纳税人”的金字招牌。
“好在我们2023年坚持按时申报、诚信纳税、合规经营,很快便顺利回到A级。”黄正裕说,此后华讯电子将税务合规要求嵌入项目立项、研发管理和成果验收全流程,写入企业《创新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制约+系统管控”双重保障机制。
良好的纳税信用也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商业效益,企业由此收获“好消息”不断:成为“电子元件行业”政府重点推介企业,被认定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批设立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四川省专利创新创业奖……
“只有坚持诚信合规,企业才能行稳致远。”黄正裕介绍,近三年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不仅累计享受各类税费支持超341万元,还通过“税银互动”获得440万元的信用贷款,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
随着“三本账”管理体系的日益完善,华讯电子已逐渐形成“研发产出—合规管理—政策赋能”的良性循环。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的当下,华讯电子的合规管理与创新发展经过精准“耦合”,为科创企业合规经营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也输出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