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从事跨境交易的居民企业——甘肃中欧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在国家税务总局武威市凉州区税务局的帮助下成功开具《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顺利享受我国同哈萨克斯坦签订的国际税收协定免税待遇。
据悉,甘肃中欧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今年2月,该公司执行2023年与中铁集装箱哈萨克斯坦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利用对方公司集装箱设备在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境内开展货运后,将空载的集装箱运回中国。中欧公司据此收取一笔集装箱返空费用。
按照哈萨克斯坦税法规定,这笔收入需按2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若企业能够提供《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则可依据两国税收协定享受免税待遇。根据《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申请表填表说明规定,收入金额为对应协定条款的拟享受税收协定的收入金额,而减免税金额为按照哈萨克斯坦法律规定计算的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
“当时我们对协定条款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填报《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申请表时,错误地将减免税额等同于收入金额,填写在预计减免税金额栏次。”中欧公司财务负责人靳琴回忆道,“差点因此产生跨境税收风险。”
在审核过程中,凉州区税务局干部发现该公司申请表中的这一风险疑点,立即启动“跨境业务服务专员”响应机制,通过“政策解读+模拟计算+文书辅导”的三级服务模式,组织业务骨干为企业厘清政策要点,辅导企业准确填写《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申请表,经过48小时加急处理,企业顺利取得身份证明。
“税务部门不仅帮我们修正填写了减免税额,还督促我们健全完善了跨境业务风险防控指标体系。”靳琴说,通过税务部门的辅导帮助,企业增设了居民身份认定、税收协定适用性、申请材料真实合规、申请表数据错填漏填、关联交易判定、未能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相关风险指标库,并在办理跨境税收业务时对照指标进行自主审核,进一步降低了跨境税收风险。
凉州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力“走出去”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健康发展,该局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编发国别税收指南、提供境外投资税收指引和建立“跨境税收问题快速响应机制”等方式,帮助企业掌握交易国税收政策和税收协定,提高税收遵从能力,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税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