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产业涉税经营主体总量3年增长39.2%

从税收视角看美丽四川建设

2025年04月02日 版次:06        作者:邓文英

在四川省的崇山峻岭中,一座座水力发电站拔地而起,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近年来,四川加快推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税收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绿色低碳产业涉税经营主体总量较2021年增长39.2%,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四川地处西部,水、气、风、光资源丰富,具有绿色发展的先发优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晓燕分析,四川清洁能源基础产业优势突出。据报道,四川目前已累计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657家、绿色工业园区89家,数量居西部第一。税收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四川水、风、光清洁能源产业营收占全省发电产业营收比重为69.4%,清洁能源产业对四川的税收贡献度较大。

同时,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效应逐步显现。2022年—2024年,成都、乐山、宜宾、遂宁、德阳、内江等地水力、生物质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电享受节能环保税收优惠占全省的76.5%,有力推进了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

在美丽四川建设中,四川加强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产品推广应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税收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四川高端能源装备产业营收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长17.4%,对全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

同时,四川绿色低碳产业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23年,全省绿色低碳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金额较2022年提高8.2%,户数增加10%。2023年,全省绿色低碳企业享受节能环保税收优惠政策户数增长13.2%,户均享受减免82.9万元,远高于全省享受节能环保优惠政策纳税人的平均水平。

四川省绿色低碳发展效果显著,但从调研来看,也存在一些短板不足。如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绿色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结合不够,高端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业竞争力不强;在关键技术方面,基础元器件、核心装备、高档工业软件等关键部件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可再生能源制氢、高效储能、资源循环利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亟须突破;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基地发展不强、产业集群程度不高等。

对此,笔者建议,继续落实好企业所得税西部大开发节能环保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持续助力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引进。

李晓燕建议,税务部门可以利用税收大数据形成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图谱,助力绿色低碳企业供需对接、产销对接,帮助企业进一步畅通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